急性中耳炎可能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和耳鸣等并发症。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尽快就医以控制感染并预防进一步的听力损失。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致病菌侵入中耳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在炎症因子刺激下,会导致耳道内出现异常分泌物,从而引起耳痛、耳闷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长期存在的中耳炎症导致鼓室粘膜充血水肿和渗出液增多,当积液向耳道流出时,就会形成耳漏。此时由于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可能会对鼓膜造成一定损伤,进而影响到听力。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和改善耳道通气引流,常用的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3.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是指外力作用或炎症等因素导致鼓膜完整性受到破坏,使中耳与外界相通,容易引起耳痛、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对于鼓膜穿孔较小且无感染迹象者,可通过保持耳部清洁干燥促进愈合,减少耳部接触水;若穿孔较大或伴有感染,则需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治疗,如罗红霉素分散片、头孢克肟颗粒等。
4.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可能是由急性中耳炎引起的传导性耳聋,因为炎症导致中耳腔压力变化,影响声音传递至内耳。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佩戴助听器来提高听力,例如助听器、骨导助听器等。
5.耳鸣
耳鸣通常由急性中耳炎引起,炎症可能导致耳蜗毛细胞受损,从而产生异常的声音感觉。如果耳鸣伴随耳痛、耳闷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如遵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常用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等。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必要时还可配合医生进行耳镜检查、听力测试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耳朵进水,以防加重耳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