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会持续疼痛,不能走路,可能是骨折线未愈合、软组织损伤、感染、血液循环障碍、神经损伤等病因导致的,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骨折线未愈合
骨折线未愈合是指骨折部位的骨质连接处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导致局部存在炎症反应和微循环受阻的情况发生,从而引起持续性疼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疼痛,严重时需进行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术。
2.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肌肉、韧带等结构出现水肿、充血等情况,进而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导致疼痛的发生。
此外,受损区域可能会因为炎症因子的刺激而产生持续性的不适感。对于轻度的软组织损伤,可通过冷敷来减少肿胀和疼痛;重度则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缝合伤口。
3.感染
开放性骨折易导致外界细菌侵入伤口内部,形成化脓性感染,炎症因子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持续性疼痛。此外,由于炎症反应的存在,会导致体温升高,进一步加剧疼痛感。针对感染引起的疼痛,应遵循医嘱服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
4.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会影响患处的血液供应,导致缺氧和代谢产物积累,这些因素都会加剧疼痛感。同时,血液循环不畅还会加重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延缓骨折愈合过程。改善血液循环是关键,可以通过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以通过针灸等方式缓解疼痛。
5.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会引起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受限,当神经受到压迫或牵拉时,会产生剧烈的刺痛感,这种疼痛通常为持续性且难以忍受。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电刺激疗法以及在特定情况下考虑的微创手术,如神经探查修复术。
骨折后应定期复查X光片,监测骨折线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造成二次伤害。饮食方面宜选用高钙食物,如牛奶、虾皮等,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元素,有利于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