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表现为患肢短缩、外旋畸形、患处疼痛、肿胀、异常活动度,这些症状可能伴有跛行,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患肢短缩
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移位,导致双下肢不等长,出现患肢短缩的现象。短缩通常发生在大腿根部,可通过身高测量和双侧下肢长度比较来确定。
2.外旋畸形
股骨粗隆间骨折时,由于肌肉牵拉和骨骼错位,可能导致髋关节外旋畸形。畸形可能出现在髋关节处,患者会感到不适并影响日常活动。
3.患处疼痛
疼痛主要是由于骨折端刺激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的。此外还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软组织,从而引发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一般集中在骨折部位,可能伴有局部压痛。
4.肿胀
肿胀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组织液积聚所致。肿胀通常发生在受伤区域,可观察到皮肤颜色改变和触感变化。
5.异常活动度
异常活动度多因骨折后患处不稳定,易导致患处活动范围超出正常范围。异常活动度可能发生在任何受影响的关节,但通常局限于受损区域。
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典型畸形,建议进行X线检查以评估骨折情况。治疗措施包括物理疗法和手术矫正,在必要时也可能需要穿戴支具。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患肢,以免加重畸形,同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