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劳、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1.情绪低落
心脏疾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加之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常会出现负性情绪反应,大脑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等减少,导致持续的情绪低落。这类情绪可能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2.焦虑
焦虑症的发生通常与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质异常增多,使患者出现焦虑感。
这种情感体验常常伴随着对未来潜在威胁的过度担忧,且难以控制。
3.疲劳
当患有心血管疾病时,血液循环不畅,机体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进而引发乏力、疲劳的症状。此类症状一般出现在身体下部,伴随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4.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是由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包括心脏,其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失眠等问题。睡眠障碍可能导致入睡困难、频繁醒来或早醒,这进一步加剧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5.认知功能下降
心血管疾病的脑灌注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区域,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这种症状可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在执行复杂任务时尤为明显。
针对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建议进行血液检测以评估电解质平衡和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必要时可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来排除其他潜在的大脑器质性疾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需遵医嘱使用。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