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筋疼痛可以考虑镇痛药物、物理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敷、固定术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镇痛药物
镇痛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路径来缓解骨折后的筋膜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例如,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物适用于急性期骨折后剧烈疼痛的情况。
但需注意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防止耐药性和依赖性产生。
2.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冷敷、热敷以及按摩等方式,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物理疗法适合于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轻微肿胀及疼痛时使用。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利用特定穴位刺激来调节身体气血流通,缓解因骨折引起的肌肉紧张和疼痛。常见穴位有足三里穴、血海穴等。此方法对于改善骨折后软组织损伤所致的不适症状有一定帮助。在接受治疗前应确保无出血性疾病及其他禁忌证。
4.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指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草药材制成膏剂或散剂直接贴敷于患处,能够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水肿程度。该方法适宜用于缓解骨折后期由于淤血积聚导致的肿胀和疼痛。
5.固定术
固定术通过提供稳定支撑和保护受伤区域来减少活动带来的牵拉和压力,进而缓解筋膜组织的张力和压力而减轻疼痛。固定术主要用于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的初期处理。在实施固定术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定期评估其效果和稳定性。
骨折后筋疼痛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损伤,影响恢复。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受凉引起疼痛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