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性病变。小儿心肌炎患者在感染前期,通常有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等病史,患者在发病前1-3周,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感染症状,之后出现心悸、胸痛、心前区隐痛等症状。
1、发热:患儿出现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超过38°C,也可能为低热,多在感染后1-3周出现;
2、乏力:患儿可能会出现没有明显诱因的疲乏,且不易被休息,活动后容易气喘、心悸,或出现头晕、晕厥等情况;
3、肌肉酸痛:患儿会出现肌肉酸痛,可能会表现为心前区的肌肉酸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心前区的压痛、心尖的杂音等;
4、其他症状:如果是暴发性心肌炎,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进而出现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大汗淋漓、血压降低,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
小儿心肌炎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感冒、腹泻等,患儿在治疗期间,应该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冒,以免加重心肌炎的症状。如果小儿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以及面色、嘴唇、皮肤出现苍白、青紫等情况,家长应立即带患儿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如果小儿在心肌炎前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免导致心肌炎的发生。在暴发性心肌炎的急性期,可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以减轻心肌炎的症状和病程。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