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且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等不适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功能性便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如胃肠植物神经丛受损后,会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引发便秘。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部不适、排便费力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会伴随有食欲减退、口臭、肛门疼痛、痔疮等问题。
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可以进行盆底肌电图、直肠肛管测压、结肠传输试验等检查以评估肠道功能。必要时还可行影像学检查,如钡剂灌肠X线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泻剂使用、生物反馈疗法以及饮食调整。常用泻药包括聚乙二醇、乳果糖;生物反馈是一种通过训练患者控制盆底肌肉收缩来改善排便的方法。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憋住排便欲望,以减少便秘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