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
本院拥有 210个科室, 2038位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干部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核心基地。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两次排名第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十二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一百年来,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在总结近百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提炼出了“学术、品质、人文”的百年协和内涵;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精细管理体系、开放协作体系、党建文化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 目前,医院共有4个院区、总建筑面积61万余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3人、临床和医技科室6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26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0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8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2020年手术量36697人次、年出院病人7万余人次。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机关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欠发达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 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在迈向百年的新征程中,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贵阳市新添大道南段206号
本院拥有 52个科室, 42位医生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68年,为省政府举办、省卫生健康委主管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干部保健、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是贵州省精神卫生中心、遵义医科大学附属贵阳医院、贵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医院有专业技术人员84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管专家1人,贵州省青年科技奖1人,“千”层次高层创新型人才1人。其中有三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数十人。高级职称技术人才105人。在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国家级学会/协会中担任青年主委、副主委7人次,常委12人次,委员8人;在贵州省心理卫生协会、贵州省医学会、贵州省康复医学会等省级协会中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2人,主委、副主委6人,常委11人,委员7人。 医院业务用房面积5.1万㎡,实际开放床位800余张,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及专科建设,医院拥有省级医疗中心6个,有4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贵州省医学研究机构1个。 作为遵义医科大学附属贵阳医院,贵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医院具备全面而完整的综合学科救治体系,设置有内科系统(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肾脏内科、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营养科)、外科系统(骨科、泌尿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神经外科、肝胆胃肠疝外科、医学美容科)、妇产科、儿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精神康复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超声医学科(超声诊断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经颅多普勒室、事件相关电位室、心理测试室,病理室)等。 医院是贵州省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重要组成单位,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工作。医院以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专业为特色,服务人群涵盖儿童至老年全年龄段。开设有睡眠医学中心、成瘾医学中心及压力管理中心,重点提供心理健康延伸服务。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院精神医学专科连续三年入围,西南地区排位为第七,省内排位为第一。 医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贵州省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硕/博士生联合培养单位,遵义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遵义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贵州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贵州省精神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面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实现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文化等的跨越提升,创建高质量的区域医学中心、高水平的医学科研中心,奋力开创人民满意的医院发展新局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本院拥有 215个科室, 872位医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岗职工4861人,开放床位1755张。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拥有27个博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在岗博士生导师5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1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专家10人。 北医三院拥有国内最强的脊柱外科和目前世界规模最大、治疗方法最全面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中国最早成立、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及眼科疑难重症的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及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居国内一流水平;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北医三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骨科、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妇科、产科、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等二十个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妇产科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科、康复医学科为国家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十余年来,北医三院门、急诊量始终居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2017年,年服务门急诊患者近399.11万人次,年服务出院患者10.31万余人次,年手术量6.15万余例次,在我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总数为5272人,平均住院日为5.78天。在北京市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综合评价中,北医三院各项主要管理指标达先进水平。多次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表彰。在北医三院住院患者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患者。 北医三院拥有18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 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中心。作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每年近800名医学生、35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在此临床学习。同时,还承担着1500余名进修医生和近400名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每年110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1.1万名学员。 北医三院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研究所、妇产科。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辅助生殖、分子心血管学(参与)和视觉损伤与修复(参与);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脊柱疾病研究、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心血管受体研究、运动医学关节伤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疾病、眼部神经损伤重建保护与康复、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及转化。2009年至2016年,我院中华医学会等主系列副主委以上现任兼职114人次; 39人次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杂志任主编或副主编,涉及14个科室。 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乔杰团队牵头进行的《配子胚胎发育研究与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院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徐明团队参与,北京大学进行的《细胞钙信号及分子调控》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我院乔杰教授研究团队与北大谢晓亮教授研究团队、汤富酬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利用极体高通量测序结果精确推演出母源基因组信息”研究成果入选科技部公布的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乔杰教授研究团队和汤富酬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揭示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基因表达与表观遗传调控特征”研究成果入选科技部公布的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6年,消化科牵头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的多种因素一次性检验技术平台的研究”通过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验收;妇产科牵头承担的“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课题“雌性生育力维持调节机制研究及生殖资源库建立”通过科技部项目结题验收,并被评为“优秀”。骨科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项目”——暨“脊柱椎体、髋关节骨缺损及骨盆肿瘤个性化植入假体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启动。妇产科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防治策略研究”启动。2017年1月,我院签署国内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科研成果产业化协议。 北医三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公立医院改革。近年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取得成果被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所采纳。在临床路径、优质服务护理工程、对口支援、医联体建设、援藏援疆支边等方面发挥了国家级医院的作用。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国家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承担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近年来,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抗震救灾、健康快车、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救援、非洲“光明行”、历次全国“两会”等各项医疗保障任务。 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核心单位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研究所、药剂科等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拥有50多年历史的北医三院,积淀历久弥新的医院文化,充满朝气与活力。全体北医三院人将继续秉承“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感承载生命的重托,为建设“国家级医疗中心、高水平的疑难重症诊治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医学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
本院拥有 82个科室, 532位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前身是我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诸福棠院士于1942年创办的北平私立儿童医院。医院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编制病床970张,年门诊量30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7万余人次,手术逾2.3万例。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北京儿童医院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北京儿童医院设备先进、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有呼吸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血液肿瘤中心等44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医院拥有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中西医结合儿科、小儿外科和临床护理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儿童慢性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等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儿童外科矫形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心、小儿实体瘤治疗中心、儿童睡眠疾病中心等16个市级医疗中心。在小儿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治疗、各类脊柱畸形的矫正、小儿泌尿畸形矫正、腹胸腔镜治疗、急腹症及创伤治疗以及神经、呼吸、内分泌、肾病、血液透析、耳鼻喉、纤维支气管镜、影像技术等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诊疗设备居国内领先地位,并率先在国内将儿科就诊年龄扩大到18岁。北京儿童医院共有在职职工2656人,其中医生733人,护士1163人,医技369人。正高级职称197人,副高级职称227人,中级职称561人。医院拥有中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诸福棠、小儿白血病专业学科带头人胡亚美、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等国内儿科界仅有的三位院士,以及突出贡献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并有34人次先后入选“十百千”人才资助。医院拥有教育部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是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和儿科学系所在地,现有教授、副教授98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76人,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七年制儿科专业、护理大专及继续医学教育等多层次教学任务,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儿科人才。北京儿童医院积极发挥学科龙头作用,领航儿科行业发展。2013年牵头组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创新“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模式服务全国患儿,目前集团成员已达20家。医院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和捷克等国家的儿童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广泛的合作,是科技部认定的儿童重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多年来,为方便患者就医,北京儿童医院始终坚持24小时接诊,同时开设晚间门诊。为继续深入推动公立医院医疗改革,医院积极推进预约挂号工作,优化服务流程,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受到国家卫计委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在完成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医院还承担了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卫生局委派的手足口病防治、问题奶粉筛查、H7N9禽流感疫情筛查、抗震救灾支援、突发公共事件救援等医疗救治任务。多年来,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为宗旨,大力弘扬“公慈勤和”院训精神,树立医德医风品牌,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贾立群同志等杰出代表。北京儿童医院坚持公益,始终“关注儿童、关注健康”,成立“北京儿童健康基金会”,组织职工为贫困患儿捐款;组织医疗骨干参加援疆援藏计划、“人才京郊行”、大型义诊活动,为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的儿童送医、送药、送健康;开展免费救治西藏先心病、唇腭裂患儿活动;举办血友病、糖尿病、白血病儿童夏令营,让患儿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北京儿童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首都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最受欢迎专科医院”、“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北京最受欢迎三甲医院”荣誉称号及“首都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五纬七路324号
本院拥有 122个科室, 1329位医生
沧桑岁月筚路蓝缕,百廿基业砥砺前行。2017年,山东省立医院迎来了建院120周年华诞。1897年,因胶济铁路需要,德国天主教会在济南经二路纬二路东兴里创办了“万国缔盟博爱恤兵会医院”,这是山东省立医院的雏形。1915年,日本占领山东后,医院先后改名为“青岛守备军民政部铁道部济南医院”,“同仁会济南医院”。1945年,医院由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接管,始称“山东省立医院”。1948年,济南解放之时医院回归人民的怀抱。120年风雨历程,一代代省医人披荆斩棘、夙兴夜寐,在解放后的岁月里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新世纪科学发展、创建辉煌,在山东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一步步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定步伐。 百廿省医,丰厚积累,威名远扬。医院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指导基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同时挂牌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红十字会医院、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院。有中心院区和东院两个院区,开放床位3500余张,年门急诊量350余万人次,年出院患者14万人次,手术6.9万台次,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全省第一。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位列第42,华东区综合实力位列第16; “中国顶级医院100强”位列第34,已成为山东省内首屈一指、全国知名的历史名院。 百廿省医,精诚仁和,医术领先。一代代省医人胸怀仁心大爱,以精湛医术服务百姓健康。医院多项技术国内领先,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具备所有种类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医院活体肝移植技术国内领先; 在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等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 磨痂术在烧伤深∥度的应用被国内医院广泛推广;听力重建、耳神经与侧颅底外科手术及耳性眩晕综合治疗国内先进;辅助生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百廿省医,医脉相传,枝繁叶茂。一个个科室如雨后春笋,在不同的医学领域开拓创新、引领发展。医院加强专科医院建设,先后成立了山东省儿童医院、山东省骨科医院、山东省立口腔医院。119个医院临床和医技科室,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泰山学者岗位,2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4个临床医学研究所……现代化的山东省立医院学科齐全、特色突出、势头强劲。在“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是山东省唯一26个学科全部荣登榜单的医院。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烧伤科、整形外科、胸外科5个专业跻身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 百廿省医,精英辈出,人才济济。拥有双聘院士5名,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14名(海外“泰山学者”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名,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49名,高级职称人员927人。研究生导师40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3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任职43人,中华医学会候任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及常务委员9人,省级医学会主委副主委136人。 百廿省医,术业精进,开拓求新。曾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2013年摘取山东省唯一一项省科技最高奖。近5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912项,获得科研经费总计1.6亿元,分别较“十一五”增长102%、216%;SCI(E)收录论文1000余篇;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4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49项,包括山东省科技最高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0项,国际合作奖1项。2016年,医院发明专利数量居全国医院第5位,SCIE论文数居全国医院第11位。 百廿省医,坚守公益,大爱无疆。医院以“济世救人,尊重生命”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全预约”诊疗模式省内第一,便民惠民措施层出不穷;优质护理实现全覆盖,优质医疗服务让患者就医感受持续提升;援青、援藏、援非、卫生支农,各级医师400余人次,对口帮扶的足迹行至边疆、远达坦桑尼亚、塞舍尔、赞比亚;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爆炸、江苏昆山特大爆炸事故等历次突发事件,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等重大社会活动,山东省立医院应急救援勇挑重担。 百廿省医,龙头示范,助力医改。2004年组建医院集团,拥有山东省立医院集团眼耳鼻喉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山东省妇产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影像医学研究所、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菏泽医院等5家单位。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创建涵盖29家成员单位的医联体,构建涵盖500余家基层医疗的远程医学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造福基层百姓,引领省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大业。多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佳文明服务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管理创新单位”、“全国改革创新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百廿初心不变,百廿征程再启。伴着党的十九大的温暖春风,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号角,山东省立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新时代奋进的征程中,山东省立医院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计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伟大旗帜,踏上伟大征程,实现伟大梦想,努力创建“与国际接轨的国家级名院”,续写山东省立医院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
本院拥有 148个科室, 777位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于1907年,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直属医院,1992年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目前已成为国家级高层次的医教研中心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华山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全院2000余名职工之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0%,其中副高职以上专家300多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名。在全国学术性机构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13人,在上海学术性机构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28人。许多专家教授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全院共设39个临床医技科室,是一个特色学科很多的医院,尤以神经内外科、皮肤科、手外科、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科、脊柱和关节外科、肾脏病科、泌尿外科、肾移植、胰腺外科、乳房外科、内分泌科、职业病和风湿科、颌面外科、影像医学和核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为特长,其中神经外科、手外科、中西医结合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传染病学和抗生素、肾病科、心血管科、影像医学和核医学、普外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临床神经医学、手外科为上海市领先学科,神经外科、手外科被命名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有核定床位1216张,因其较高的医疗质量和良好的服务而深受病人欢迎,同时也因有较好的医疗特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病人,全院每年门急诊就诊病人 15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2万余人次,其中有50%左右是由全国各地转来的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神经内外科、手外科及皮肤科比例更高。肾透析中心、重症监护中心(ICU)都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从1996年起还建立了“卫星远程会诊中心”,可为全国各地病人通过卫星进行远程会诊。为方便广大病员和适应不同层次医疗需求,医院实行年中无休制度并开展了特需医疗服务,设有专家门诊、疑难杂症诊疗中心及特需服务部。1989年医院在沪首先开设涉外病房,收治了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病人,深受海外病员的信任,1994年获驻沪八个领事馆赠送的荣誉金牌。医院还相继成立了中外合作的眼病中心、伽玛医院和高等病房。在完成大量的医疗任务同时,医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近5年来医院获省部级以上成果45项,获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4项,复旦大学“985”工程学科4项,有10个学科被国家教育部评为重点学科。医院设有19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每年承担培养硕士生220余名,博士生210余名及博士后流动的教学任务,并且还是复旦大学本科生的主要教学与实习基地。新的世纪,华山人将在“改革、奉献、创业、敬业”的华山精神指引下,朝着将医院建设成“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服务”的精品综合医院的目标而努力奋进!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5号
本院拥有 56个科室,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前身是1939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央医院,1954年原第四、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其附属医院也相应合并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4年对外称“西京医院”,2017年转隶空军。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地处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27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整体实力位居全国第五,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军医院建设先进单位,院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7年,医院门急诊量387.25万人次,住院收容量14.03万人次,手术量8.70万台次,平均住院日6.73天,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继1958年国内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60年成功救治烧伤面积96%(Ш度烧伤面积68%)的重度烧伤患者、1986年世界首例十指离断再植术、1991年全国首创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术、1997年全国首例部分活体肝脏移植术等高新技术后,2006年成功实施世界第二例、国内首例“换脸”术,2007年成功开展世界首例异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术,2010年世界首例“两人异位”劈裂式肝移植术取得成功;自1999年实施全国首例部分活体小肠移植术,2012年以来又成功开展全国首例非亲缘性部分活体小肠移植术、世界首例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术等系列小肠移植技术。2014年以来,完成亚洲首例3D打印肩胛骨、骨盆等不定型假体植入术,以及3D打印“半头人”颅骨修补术。2015年医院成功开展国内首例人子宫移植术,填补国内空白。2016年完成世界首例超声引导下的肥厚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采用4D打印为5个月患儿实施复杂先心病合并双侧气管严重狭窄手术。2017年完成世界首例计算机辅助4D打印乳房重建术,世界首例组织工程再生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医院在肢体严重战创伤系列救治技术、重型颅脑伤检测与救治技术、全胸腔镜下脊柱侧弯矫正手术、胃癌早期诊断防治续贯策略、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胎儿先心病筛查与诊断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先后创造了20余项国内外“首创”、“首例”技术。 医院34个临床学科为博士授权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17个,全军医学研究所12个、专科中心6个,15个学科跻身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榜前十,其中消化病连续八年稳居全国第一。现有工程院院士1名,“973”首席科学家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名,中华医学会主委、副主委30名,6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任重要职务。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1个,国家、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和团队7个,2008年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医疗成果一等奖7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3项,中国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 [ ]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2号
本院拥有 625个科室, 1081位医生
中日友好医院(简称“中日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于1984年10月23日开院。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分别题写院名。中日医院现编制床位1610张(含北区、西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并承担中央保健医疗任务、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任务,附设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同时还是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中日医院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首批国外无偿援助项目,是当时中国最富于国际色彩、设施最为先进的现代化医院。自诞生之日起,中日医院就站立在了时代的前列,承载了国家引领医院体制改革、实现医学卓越创新,建设中国最现代化医院的重托。中日医院在三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努力践行科学和人道精神,不断追踪现代医学发展,着力传承中华医学瑰宝,创造了无数个或医院、或地区、或国家的第一。辛育龄、潘孝仁、焦树德、印会河、王国相、晁恩祥等医学前辈的大医风范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在医院的发展史上树起座座丰碑。医院为国担当,2003年,成为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专病医院;2005年,参与印尼海啸救援;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首要医疗保障医院,为中国添彩。学术方面,王辰院士等在慢阻肺、哮喘、呼吸系感染、呼吸危重症、间质性肺疾病、肺血管病、戒烟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肺栓塞半量溶栓疗法等多项重要创新进入国际诊疗指南;潘孝仁教授、李光伟教授等历时长达20余年进行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被称为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研究,是国际医学研究的经典;杨文英教授团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科学的数据揭示了我国糖尿病防治的严峻形势;王国相教授等在神经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晁恩祥教授等参与研制的金花清感方被确证对新甲流有效,在我国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医院的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医学科、急诊医学科、胸外科、疼痛科、中医风湿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医肺病科、肛肠科、临床护理专业等科室及专业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日医院现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500余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1000余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200余人。先后承担了4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医院是北京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学术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多个医疗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医院是北京市A类定点医疗机构。国际部被外国人在京协会评为“外国人在京就医国有医院满意率第一单位”,目前已与国内外40余家商业保险公司开通直付业务。医院在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全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机关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当前,全院上下秉承“昌明进取,正道力行”的院训和“以教为政,为职工建设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的核心管理理念,以“照护生命与健康”为使命,以“做中国医疗事业先进的思想源和强劲的动力源”为愿景,确立而立之后“一年转观念、二年入轨道、三年开局面”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构建以业务技术管理体系和经济经营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共同创造中日医院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西区: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东区: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内大街8号
本院拥有 162个科室, 793位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同仁医院”)始建于1886年,是一所以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同仁”商标是国家商标局认定的国内首家医疗服务业驰名商标。今天的同仁医院分为崇文门院区和亦庄院区,现有职工3600余人。医院设有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开放病床1611张,年门急诊量270余万人次。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与医院主体并称“一院三所”,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医疗科研联合体。眼科、耳鼻咽喉科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变态反应(鼻过敏)科为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和耳鼻咽喉科学院设在院内。医院设有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合作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附设北京同仁眼库(国际眼库协会会员)。 同仁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北京学者3名,长江学者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名,获国家级、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2名。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医院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医院现有学位点28个,其中博士学位点13个。硕士生导师114人,博士生导师41人。拥有15个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8项,其中国家级8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53项。 同仁医院历经百余年发展,凝练出“精诚勤和”的医院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同仁人将继承和发扬百年同仁优良传统,弘扬主流文化,苦练内功,精于内涵,团结一致,创新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延安西路分院: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474号
本院拥有 136个科室, 863位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改用现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 经过80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张。年门急诊就诊量达400多万人次,出院病人超15万人次,住院手术病人近10万人次。全院职工40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高级职称600多人。 医疗 医院科室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脏、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8个:消化科、检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1个:心脑血管疾病;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中之重)3个:心血管疾病、肝脏肿瘤和肾脏疾病;有8个上海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挂靠:院内感染、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和血液透析。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建设并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自主打造“数字化医院”,是上海市首家通过HIMSS EMRAM(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电子病历应用成熟度模型)6级认证医院。 积极承担各项公益性任务。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自2011年开始,每年组建国家医疗队,远赴新疆、云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先后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西藏察雅县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咨询等活动,品牌活动“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至今已有600多位专家登上“讲台”开展健康讲座,受益听众25万余人次,发放医学科普资料42万余份,深受群众欢迎。 科研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4个,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研究所8个,复旦大学研究机构13个。 自2007年以来,医院获得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课题68项,教育部创新团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0余项,各类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218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SCI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2017年共发表SCI论文602篇,总计影响因子3398.0097分。 自2006年起,医院共获得国家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55项,其中一等奖16项。自2009年以来,申请专利473项,授权专利286项,国际专利授权8项。 教学 医院教育教学职能包括了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完整的医学教育阶段,设有博士点18个,硕士点21个,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硕士生导师145人,博士生导师107人。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5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8个。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成员、首个国家级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每年在院培养各类学员3000余人,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逾70期,招收进修医生1000余名,是孕育和培养国家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 近十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研究单位,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荣誉 连续30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上海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上海市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等重要荣誉称号。 中山医院将始终担负“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创新,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民众的健康福祉。”的使命,倡导“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关爱、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创新型综合性医院而努力。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总院:上海市黄埔区制造局路639号;浦东分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严镇路166号
本院拥有 177个科室, 688位医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合并,九院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九院是经上海市卫生局核准登记的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医院承担本市部分基本医疗,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救治,也是上海市120的定点医院,上海市口腔干部保健定点医院。九院是一所以口腔、整复外科、骨科和眼科为特色的内、外、妇、儿各科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办院,近年来九院在援摩、援滇、援疆和支持市郊奉城医院的医疗工作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九院连续十一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12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公布的《2011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我院排名全国第21名(100家医院);整复外科荣获《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1名、口腔医学荣获第3名,骨科、眼科分别获得全国最佳专科提名。截至2012年12月,九院占地面积61亩,总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核定床位数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19张。口腔综合椅位260张,临床科室37个,医技科室10个。全院职工近2400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0.8%以上。现拥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整复外科专家张涤生教授、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邱蔚六教授、骨科专家戴尅戎教授。“十二五”以来九院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发展。医院现拥有3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口腔临床、整复外科、关节外科)和2个上海市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口腔医学、医学美容)。口腔临床医学、整复外科与组织工程学、外科学(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组员单位(牵头单位瑞金医院);口腔基础医学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修复科和眼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医学、整复外科学、骨科学为教育部“十二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黏膜病科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组织工程学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口腔颌面外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口腔修复生物材料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和眼科学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修复重建外科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眼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骨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眼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九院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管病诊治中心、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单位。“十二五”以来九院学科临床综合实力逐年提升。整复外科现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整形外科医学中心和国内最大的整形外科医教研中心。口腔颌面外科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粘膜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预防科、口腔种植科、口腔综合科等各类牙科诊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国际先进水平。骨关节外科和脊柱外科处于国内优势地位。眼整形眼眶外科、眼肿瘤治疗全国领先,眼科、辅助生殖科临床规模和诊疗水平达到长三角地区领先地位。心血管介入治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病理性肥胖手术治疗、脑卒中介入治疗等方面,处于本市领先水平。现任临床医技科主任近60%为博士生导师。九院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临床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2年医院门急诊人次数 243.86万人,年门诊手术人次数6.62万人次;年住院人次数5.16万人,年住院手术人次数3.62万人。平均住院日8.12天,床位周转率50.69床/次,床位使用率111.03%。截至2012年12月,硕士生导师111名,博士生导师71名,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医院现有1个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拥有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研究所。上海市科技功臣1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 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3人,长江特聘/讲座教授4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4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上海市领军人才7人,以及上海市科委学科带头人、启明星(后)、曙光计划、医学领军人才等市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近100人次。九院现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1年11月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务工会主办的首届上海市卫生系统住院医师岗位技能竞赛九院参赛队获得全市第一名。九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基地,拥有27个教研室。医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临床医学教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医学院获得国家精品课程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11项。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主编6人次。获得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教材奖3项,人民卫生出版社课件教学建设-医学大讲堂主讲名师1项,人民卫生出版社课件教材建设4项。口腔医学还获得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建设项目、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第三和第四期建设项目和085工程项目资助。医院重视国际对外交流。2008年成功主办了第12届国际口腔癌(ICOOC)大会暨ICMFS第24届年会(与会国内外代表500余名);2009年成功主办了第19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会议暨第8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会议(参会国内注册代表1500余名、国外75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名)。医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希望之链’在楚雄——中法专家赴滇救治边远山区贫困患者”荣获2006年度市科教党委系统文明创建十佳项目;“白内障贫困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实事工程项目荣获“200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先进集体”称号;“微笑列车’让唇腭裂儿童绽放笑容”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2007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提名奖,上海市医务工会2007年度文明十佳好事;2009年在日喀则地区开展进藏“情系藏区,点燃光明”医疗帮扶活动。九院还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2006年3月我院确诊了上海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008年“5?12” 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灾害中,我院全力以赴派遣医疗队和收治灾区伤员,圆满完成支援抗震救灾工作;2009年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院确诊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治愈康复出院);2010~2013年间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分别派遣医疗队对口支援摩洛哥、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以及支持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行”志愿者活动;2010年圆满完成了世博定点医院医疗保障任务;2011年全力救治“9.27”地铁 10号线事故批量伤员。医院加快基本建设,2007年总建筑面积41009平方米的口腔整复外科综合大楼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2008年内科病房大楼改建投入使用;2009年完成了院容院貌改造工程;2010年总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的新门诊医技综合大楼改扩建工程启动(2012年11月结构封顶,预期2014年初投入使用)。医院在不断完善HIS、LIS、PACS等基本信息应用系统基础上,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和移动医疗发展。医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内部绩效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总务后勤管理,建设平安医院,绿色医院;节能减排,开源节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增长。2010年获得全国无烟医院单位。2013年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开局之年,是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在全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继续推进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九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认真按照卫生部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的总方针,牢牢把握坚持公益性、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目标,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医院要坚持稳中求进,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加强行风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另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人才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九院人将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争取医、教、研、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和新成效,为确保上海市民健康水平继续领先全国、保持发达国家水平,为开创上海卫生工作新局面,也为实现九院“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把九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本院拥有 339个科室, 605位医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创建于1958年。通过新华人五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具有专业特色,集医教研和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近年来被授予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和上海市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均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唯一授予医院。院长徐卫国获得全国优秀院长称号。三年中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对市级医院院长绩效考核等级均为A等。学科齐全,具有特色目前医院学科齐全,开放床位数近2000张,47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建有心脏介入诊治部等8个医疗技术与服务平台,还设有WHO儿童生长发育合作中心、中国遗传医学中心新生儿筛查和遗传代谢病部、卫生部儿童结石病诊疗中心等。在学科整体发展基础上,医院根据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情况,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先后成立多个部市级研究机构、市级医学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机构,牵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癌诊治中心等七个专病诊治中心,新华临床医学院内设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营养系、儿科学系、耳鼻咽喉科学系四个医学教育学系。医院现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检验科、药学部 “临床药学”、心脏大血管外科、儿科“小儿呼吸专业”、耳鼻咽喉科、普外科、皮肤科、中医科),儿科、儿童保健学科、临床营养科、心血管内科和骨科分别列入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组成单位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医院在消化道肿瘤、脂肪性肝病、心脏瓣膜病、胸部大血管疾病、颅神经疾病、耳神经及侧颅底疾病诊治、眼内肿瘤、特异性皮炎和髋关节疾病等诊治,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心律失常消融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和微创搭桥手术、连体婴儿分离手术、复杂先心病手术和临床早期诊断、疑难复杂畸形疾病矫治、儿童微创外科、儿童血液肿瘤诊治、小儿脑肿瘤诊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治、遗传性皮肤病诊治、血管瘤诊治、儿童肥胖干预治疗和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干预,达国内一流水平。设施一流,设备精良医院占地面积109亩,总体建筑面积达19.2万平方米,设施一流的急诊大楼、门诊与内科大楼、外科大楼、妇儿楼、口腔与皮肤科楼和医技楼为病人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新建成的医疗保健大楼和科教大楼进一步为医教研和管理工作的腾飞提供了保证。信息引领,精细深入医院先后建设了整体运营管理系统HRP和面向临床的众多业务系统。HRP完成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的应付子系统。并通过一体化管理平台,使医院各条主线的业务和资源集成,实现可跟踪、可监察、可视化。面向临床的众多业务系统如HIS,LIS,PACS,EMR,药品管理,综合预约系统,一站式付费系统等,以ESB平台为主的数据交换中心,有效实现跨系统的医院数据集成。应用物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等先进技术构建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等一系列支持临床的信息工程。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促进了医院分工的精细化,以及医疗质量控制的精细化。内外兼顾,协调发展按照上海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5+3+1”工程的整体部署,全面负责崇明三级医院创建工作,派出阵容强大的专家组进驻新华医院(崇明),全部覆盖《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所要求学科专业,协助人才培养,开展适宜技术,医疗业务量迅速提升,学科建设跃上台阶,市局级以上课题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实现突破,成为上海市唯一一家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试点医院。组建“新华-崇明医疗联合体”,由新华医院作为龙头,实现崇明岛内24家公立医院的资源共享,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分工合作机制,提升医疗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管理运行、医保支付、居民就医模式等改革,为海岛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及上海市政府号召,积极做好援疆、援滇等对口支援工作。与本市及外地的市区县签约,支援周边 2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郊区、农村的医疗机构。交流合作,与时俱进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医院与其它国家的医疗机构共建合作项目,与国外逾20所大学和医院建立友好合作和学术交流,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普里茨克尔医学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HENRI MONDOR医院等。在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支持下凝聚几代新华人的智慧与汗水,成功打造了一座现代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各类国际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既为医院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医院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