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室详情

首页
首页 简介 专家 科室 指南 评价
放射治疗中心

医生43位、主任医师21位

主页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科室互联网影响力
773174总访问量
21主任医师
99患者评价
11昨日访问量
17科普文章
43科室医师
放射治疗中心简介

一、中心概况

本中心始建于1931年3月,前身为上海中比镭锭治疗院,是中国最早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的单位之一。经80余年发展,已成为集医疗、教学、培训和科研为一体的现代肿瘤放疗学科中心。

本中心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共建的复旦大学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是世界上第3个同时具有质子和重粒子治疗的放疗系统的单位,在软硬件方面已达亚洲乃至世界领先水平。2015年完成35例前期试验病例治疗,开始正式临床治疗。

本中心在国内和国际肿瘤放疗学界具有相当的学术声誉和地位,现为上海市肿瘤放射治疗医学中心和上海市放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目前是国内唯一被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接纳的NRG成员。

现任主任章真,副主任胡超苏、樊旼、胡伟刚。

本中心下设头颈、胸部、普瘤三个专科,分别由应红梅、赵快乐、俞晓立出任主任。三个专科有各自的住院区和门诊区。住院区分别在我院3号楼14-16楼,各有病床60张;门诊区在我院1号楼6、7两个层面。

本中心现有医师50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物理师23名;放疗技师75名;设备维护检修技师6名。

本中心现有直线加速器8台,近距离治疗机1台,射频深部加热机1台, 4D CT模拟定位机2台,常规模拟定位机2台,治疗计划系统13套,放疗信息管理系统1套,可实现立体定向放疗, 执行IMRT, IGRT等先进技术。具有完善的网络系统和医生工作站。近5年收治新病人31113例,其中住院病人12388例,门诊治疗组收治病人18725例。对鼻咽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直肠癌、胃癌和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和研究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二、团队建设

1、专科建设

本中心下设的头颈专科收治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鼻腔癌、口腔癌、喉癌等;胸部专科收治肺癌、食管癌和纵隔胸壁肿瘤等;普瘤专科以收治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淋巴瘤为主。实行专科化分组后,针对不同瘤种,建立了细致完善的个体化诊治流程和放疗规范,提高了诊疗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推进了各专科以临床为平台开展的临床试验。目前进行中的各项专科临床研究有20多项。

2.、多学科协作组的建设

在按病种实行专科分组的基础上,中心积极参与和推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的建设,其宗旨是完善和遵循不同肿瘤的诊疗规范,根据多学科学习制度、会诊制度、讨论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开展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每位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以确保疗效。目前,鼻咽癌、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多个学科协作组已颇具规模,高效地完成了临床及科研工作,尤其是前瞻性临床研究。

3、放射物理组的建设

在胡伟刚副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及科研革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

1)建立加速器与先进放疗技术的质控规范。

2)深化信息化建设。

3)引进UCSF培养规范,建立国内首家规范化住院物理师培养的制度。规定住院物理师必须参加培训,本科3年,硕博2年。要求系统掌握医学物理的基本理论,临床物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4)集国内一流工科大学、一流医学院及一流肿瘤中心,于 2013年开设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专业硕士学位班,通过推免为主、统招为辅的招生方针,确保生源质量,为物理师的发展和培养提供高端人才。

5)建立Journal Club制度,以小讲课的形式,鼓励年轻物理师交流、讨论。分管主任每周亲自与会提问,定期组织考核。

6)自主研发质控软件并着力于提高科研水平。

7)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国际会议的口头报告及专利申请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8)围绕粒子治疗方式平台,对质子重粒子中心人员进行专门的系统培训。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共同交流探讨,制定相应病种的标准治疗流程,及前瞻性课题。

现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区分和精细化管理剂量师和物理师的团队之一。

三、科研教育

1、科研成果

近5年, 本中心发表SCI文章近150篇,其中影响因子单篇最高分25.117,由胡超苏教授以共同第一作者于2012年发表在Lancet Oncology。年均有约十余篇投稿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年会上作为壁报交流,且每年均有1-2人发言交流。《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治疗相关的III期临床研究》在第57届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学会(ASTRO)头颈部会议口头报告后,入选为年会最佳文摘(best of ASTRO),是第二个入选该会议的中国研究项目,也是亚洲首个入选的头颈部研究成果。

本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三期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教育部三期211工程、985重点建设平台等共63项研究课题,所获各类经费支持达2540万。郭小毛教授获得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重大项目资助,主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精准抗肿瘤治疗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经费总额达8800万元。

本中心荣获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三等奖1项,上海市卫生局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2、平台项目

本中心在放射生物学平台的建设方面,与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积极合作,共同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领域包括:放射敏感性预测、肿瘤肝细胞放射抵抗相关研究、各肿瘤亚型与放疗的关系、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放疗的关系,目前正准备开展放疗免疫相关研究。

本中心基础科研团队正在开展的研究还包括:纳米技术与放射敏感性相关性研究、SNIP及microRNA预测各肿瘤放疗后急性毒副反应、以及包括鼻咽癌在内的放疗疗效较好的肿瘤放疗后期损伤的研究及预防。国内首个小动物放疗平台已开始运行,并对院内外同行开放,为国内放疗界开展更多放射物理学和生物学实验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3、教育培养

本中心重视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坚持从基础知识、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及科研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定期考核、Journal Club等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也加强了对研究生的管理和培养。

本中心受卫生部委托,1954年迄今面向全国招收了54届放射治疗医师进修班,培养了千余名放疗专业医师。为全国放疗单位培养及输送专业放疗人才。

4、国际地位

本中心在临床、放射物理、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举办学术会议等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奠定了自身在国际放疗界中的地位。

刘泰福教授主创的上海国际放射肿瘤学会议(Shanghai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diation Oncology,SICRO),开创了国内主办国际学术会议的先河。SICRO每四年召开一次,1987年迄今已举办了七届,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放疗界专家学者参会及交流。为表彰他“让国外同行了解中国放射治疗现状及中国放射治疗雪界放眼世界”(美方评语)方面作出的贡献,美国放射学院授予他荣誉院士称号。在2008年荣膺欧洲放射肿瘤学会荣誉委员称号。

2013年经质控验证,被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接受为研究组成员的中国放射治疗单位。迄今为止在国内还是唯一的。目前有三项参与RTOG临床研究的计划正在申报和审批中,分别是头颈专科的“基于Epstein Barr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的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的随机II期及III期研究”、胸部专科的“在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治疗中FDG-PET/CT和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个体化自适应放疗的II期随机临床研究”和普瘤专科的“一项对比诱导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由阳性转阴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结照射和接受乳房肿瘤切除术后区域淋巴结照射的III期随机临床研究”。

蒋国梁教授提出的“局部晚期胰腺癌重离子放射治疗解决方案”,通过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所属的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I)专家的严格评审,在全球重离子治疗肿瘤遴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NIH重离子研究重大科研项目。他曾在2005年获得美国放射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章真教授作为美国临床肿瘤治疗协会(ASCO)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NCI直肠癌工作小组成员,在ASCO 2015结直肠癌教育专场“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Time for Change”上所作的“Radiation: Short or Long Course?”,到目前为止,在ASCO年会教育讲台上是唯一受美方邀请的中国放疗学者。

胡伟刚副研究员2015年受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邀请做放射物理相关报告。他带领的团队每年在国际物理年会上的口头报告居国内前列。

本中心参与创办的Journal ofRadiation Oncology杂志,进一步提升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四、展望未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将充分利用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所获取的大量信息,使其为临床决策的快速制定、优化以及临床安全保障服务。

完善并推广本中心首倡的“系统化病人全疗程管理”理念,为建设亚洲一流的放射治疗中心而努力。

展开全部
收起
放射治疗中心专家全部医生
其它科室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