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可能是由遗传过敏体质、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慢性感染病灶、系统性疾病等引起的,通常伴有皮肤瘙痒、干燥、脱屑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遗传过敏体质
由于家族中存在过敏性疾病患者,个体可能携带过敏原受体基因,导致对某些物质产生过度反应。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2.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或者干燥环境中会导致皮肤水分丢失过快或过多,从而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对于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湿疹可以通过涂抹保湿霜来缓解不适症状。
3.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或角质层变薄可能导致皮肤保护能力下降,在受到刺激时易发生炎症反应。可遵医嘱使用含有神经酰胺、甘油等成分的护肤品加强皮肤屏障修复。
4.慢性感染病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有利于细菌侵入并繁殖,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会发生反复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如果是由慢性感染病灶引起的,则需要积极寻找并消除感染源。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治疗;若是真菌感染则需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
5.系统性疾病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诱发或加重湿疹的症状表现。如果是系统性疾病所致,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同时配合外用药膏进行治疗,比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摩擦和刺激。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