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黄疸性肝炎的区别在于病因、病程、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式的不同。
1.病因
急性黄疸性肝炎是由病毒、药物、酒精或胆道阻塞性疾病引起的,而慢性则由长期酗酒、遗传代谢性疾病、免疫紊乱等引起。
2.病程
急性黄疸性肝炎通常病程较短,在数周至数月内自行恢复;慢性则可能迁延不愈,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
3.症状
急性黄疸性肝炎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尿黄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及灰白色大便。慢性则以疲劳、腹胀、腹泻或便秘交替为主要表现,伴随有肝掌、蜘蛛痣形成。
4.实验室检查
急性黄疸性肝炎可见转氨酶明显升高,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增高,且白蛋白降低。慢性则显示ALT轻度异常,AST/ALT比值大于2,血清胆红素水平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5.治疗方式
急性黄疸性肝炎主要通过休息、保肝治疗如使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进行缓解,慢性则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调节剂。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黄疸性肝炎,都应避免摄入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和食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