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肠膜炎通常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腹部肿胀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
1.腹泻
肠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肠道引起的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其受损和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进而引发腹泻。腹泻通常发生在小肠和大肠,由于炎症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出现稀水样便或蛋花样便。
2.腹痛
当致病菌产生的毒素或者外源蛋白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会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此时就会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肠粘膜水肿、充血甚至糜烂的情况发生。而上述情况会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收缩,进而引发疼痛感。
腹痛可能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因为肠管受炎症刺激时会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局部压痛。
3.呕吐
肠膜炎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过度发酵产生气体,同时炎症还会刺激胃肠壁,使胃肠蠕动加快,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就可能导致呕吐的发生。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呕吐物中可能包含未消化的食物以及黄色胆汁。
4.发热
感染性肠膜炎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在这些病原体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会受到影响,导致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因此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发热时可能会伴随全身不适、头痛等症状,尤其是在午后或晚上更为明显。
5.腹部肿胀
肠膜炎患者由于炎症因子的刺激,会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进而压迫到周围的组织器官,引起腹部肿胀的症状。腹部肿胀可能集中在右上腹部,触诊可感到肝脏边缘异常突出,有时伴有压痛。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可以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以评估炎症水平,必要时可行X线钡餐造影或超声波检查。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等,重症病例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和营养支持。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