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愉悦感丧失是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最突出特点。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病理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改变以及遗传因素等。
其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失调;同时,大脑皮层和海马体等区域的萎缩也与该疾病有关。典型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疲劳迟钝、自评价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症状。
诊断老年期抑郁障碍时,可进行血液生化检测以排除其他潜在的身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外,还可通过认知功能评估测试,例如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来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是否受损。药物治疗通常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等,改善神经递质平衡;心理治疗则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并应对负面思维模式。
老年人及其家属应关注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积极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园艺、绘画等,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