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感染是由致病菌引起的腹膜后组织炎症,可导致局部坏死、脱落细胞及纤维蛋白等物质聚集形成脓液。当感染得到控制时,脓液逐渐被吸收或通过引流排出,此时不会形成脓肿;但若感染继续进展,则会刺激周围组织产生更多的炎症因子和白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吞噬并清除病原体及其产物,同时也会释放各种促炎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介素等,这些介质能够促进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血流量增加和组织水肿,最终形成脓肿。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慢性疾病,也可能会增加发生腹膜后感染的风险。
在临床上,对于腹膜后感染与脓肿的关系需密切监测,并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防止进一步发展为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