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患有中耳炎可能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外耳道炎、急性鼓膜炎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由于病毒、细菌侵袭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引起鼻塞、流涕等症状,从而诱发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通气不足。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进行抗感染治疗。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主要由致病菌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所致,在炎症因子刺激下,会导致中耳腔内压力增高,进而发生炎症反应,引起耳痛、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感染。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通常是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也可能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致病菌毒力较强,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此时由于长期存在炎症刺激,可能会对鼓室黏膜造成一定损伤,影响正常的引流功能,容易使中耳内分泌物积聚而形成囊袋样改变,进而引发胆脂瘤的发生。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胆脂瘤的患儿,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4.急性外耳道炎
多是由于挖耳朵损伤外耳道皮肤或者游泳时脏水进入外耳道引起的局部感染,炎症因子刺激外耳道黏膜,会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外耳道狭窄的情况,导致中耳通气受阻,进而诱发中耳炎。若是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氧化锌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5.急性鼓膜炎
主要是因为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当炎症累及到鼓膜后,就会导致鼓膜充血水肿,甚至还会伴有渗出以及穿孔的现象发生,从而引起耳鸣、耳闷、耳痛等不适症状。如果确诊为急性鼓膜炎,则需要配合医生通过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刺术等方式来改善病情。
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耳部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孩子,以早期发现并预防中耳炎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长时间待在嘈杂环境中,以免加重耳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