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不包括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感染性休克、严重外伤、长期卧床等。如果患者出现疑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是由于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其合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使血液凝固障碍。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主要治疗方法,如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2.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或其他代谢产物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失控和器官功能障碍,此时身体处于高应激状态,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同时,炎症反应还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使得水分和电解质从血管壁渗出到组织间隙中,进一步降低血压。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药物或青霉素类药物。
3.严重外伤
严重外伤会导致大量出血,触发凝血系统的激活,形成广泛的微血栓,进而发展为DIC。DIC的治疗需迅速止血并纠正贫血,可遵医嘱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制品。
4.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从而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当血栓脱落时,可能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引发急性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可以采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DVT的发生,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颅脑CT扫描、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