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可能是由先天遗传缺乏乳糖酶、小肠黏膜损伤、感染性肠炎、肠道手术后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先天遗传缺乏乳糖酶
乳糖是一种双糖,在小肠中需要乳糖酶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先天缺乏乳糖酶导致无法有效分解乳糖,从而引起乳糖不耐受。
对于先天缺乏乳糖酶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可以考虑使用低乳糖或者无乳糖食品进行替代。
2.小肠黏膜损伤
小肠黏膜损伤会导致其吸收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到对乳糖的消化和吸收,造成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发生。针对小肠黏膜损伤的情况,可遵医嘱服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3.感染性肠炎
感染性肠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可能破坏小肠上皮细胞,减少乳糖酶的产生,导致暂时性的乳糖不耐受。针对此原因所致的乳糖不耐受,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止泻治疗。
4.肠道手术后
如果患者进行了结肠切除术,则可能会因为部分小肠长度缩短而影响乳糖的消化和吸收,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若由肠道手术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建议增加益生菌摄入量,如酸奶、发酵豆浆等,以促进肠道健康。
患者应避免食用高乳糖食物,如牛奶和奶制品,同时注意观察自身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或有不良反应。必要时,可咨询专业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以减少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