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糖耐量异常你真的了解吗?

2023-08-24 17:03 举报/反馈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一级预防的主要对象,如何通过有效方法延缓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变为2型糖尿病是目前主要的一项研究任务。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糖耐量异常患病率高达15.5%,估计约2亿人。根据流行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的血管病变从糖耐量异常就已经开始,这种状态的存在及发展,不仅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危险,而且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

临床上将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称为糖耐量异常。它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口服糖负荷2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I/L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可以诊断糖耐量减低。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且口服糖负荷2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可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表明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若不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高血糖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障碍,使糖代谢异常加重,最终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

医学研究调查发现,“糖耐量异常”虽然还不是2型糖尿病,但是患者如果不加干预,90%以上的糖耐量异常患者最终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此外,糖耐量异常也存在诸多隐蔽危害,例如:

一、神经系统受损

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常表现为四肢麻木、手脚冰凉、疼痛感、蚂蚁爬行感,甚至可能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若为颅神经病变,可出现眼睑下垂、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

二、脂代谢异常

糖代谢紊乱时,过多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脂代谢紊乱,可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疾病。有时候还会伴随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

三、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血管遍布全身,高血糖往往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减缓,处于高凝状态,易引起动脉斑块,甚至血管狭窄,导致心梗、脑梗等危险疾病,也会影响心脏等全身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会增加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大血管病变风险,发病率可高达40%。

最后提醒广大糖友,糖耐量异常一般有三个转归:一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二是始终保持为糖耐量异常、三是血糖恢复正常。目前大量2型糖尿病研究表明,糖耐量受损人群经过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后,糖尿病的发生率可降低51%,而且这种干预作用可延续到干预停止后的14年。可通过胰岛功能检测、糖耐量试验、C-肽释放试验等糖尿病实验室检测,准确判断胰岛功能障碍因素,了解胰岛细胞受损程度,了解糖负荷之后胰岛素释放的敏感度、分泌量等相关情况后对症下药。

推荐专家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同城专科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