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伴随有里急后重和便秘时,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不良、巨球蛋白血症、结肠穿孔以及结肠癌变的风险。
1.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含量失调,影响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可能导致口渴、尿量减少或增多、疲劳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2.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由长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导致体重下降、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其他疾病,不利于病情恢复。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由于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此时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在血液中聚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会出现乏力、发热、黄疸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伴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情况发生。
4.结肠穿孔
结肠穿孔多由炎症反复刺激导致结肠壁薄弱,当压力超过其承受范围时会发生破裂。会导致急性腹膜炎,表现为剧烈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5.结肠癌变
结肠癌变是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可能导致腹泻、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对于慢性结肠炎伴随便秘和里急后重的症状,应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如豆类、全麦面包,以减少肠道刺激。同时,建议增加液体摄入量,保持规律的排便训练,以减轻里急后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