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15位、主任医师4位
详细介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1年,是广东省最早成立的按照现代康复模式建立的临床康复医学科。目前,我们科室是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内本专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GCP基地,可视化超声疼痛临床培训基地,广东省康复与养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专科护士和广东省老年专科实践基地。
2014年我科在广东省康复界率先成立了骨与关节康复、神经康复和高压氧3个亚专科,启动了康复科的亚专科建设。科室由院本部和南院区组成,病床数共64张;工作人员61人,其中医生13人(主任医师/教授3人,博士学位11人),治疗师18人(主任治疗师1人,硕士学位7人)人,护士30人(副主任护师1人,全国康复专科护士3名)。设有功能评定室、神经电生理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疼痛注射治疗室、手法治疗室、支具和矫形器室、高压氧和心理咨询室等。
近几年,科主任马超教授带领下开展多项首创的临床技术:三叉神经电刺激促醒技术、超声引导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环咽肌失迟缓症,以及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股骨头坏死等,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是全国最早、最系统开展超声引导疼痛/肉毒毒素注射的康复科。
近几年,我科在骨与关节康复、重症康复、神经康复等方面开展多项临床特色治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骨与关节康复专科主要特色技术包括:超声引导疼痛/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富血小板血浆疼痛注射技术、骨关节疾患运动疗法等。其中,超声引导疼痛注射技术是全国康复科最早、最系统开展此项技术,我科能独立完成四肢关节、软组织、及复杂脊柱源性疼痛的神经阻滞等,今年该项技术被评为“广东省卫健委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及开展多项临床研究,每年吸引全国各地超过30人/年前来进修学习。 神经康复专科主要特色技术包括:智能化多通道电刺激仪(低频电刺激)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三叉神经电刺激促醒技术、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3D打印件半脱位防治支具等。其中,低频电刺激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产学研系列研究并完成了成果转化,此系列研究获得了7项国自然等资助,获得专利10余项,且研究形成产品“易善行”,已在全国10余省100余家医院使用。
在教学方面,我科教研室一直承担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的康复医学与康复治疗的教学任务,在国内最早在护理学院本科生中开设《康复护理学》课程。科室担任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十三五”规划教材《康复医学》。教研室负责的课程中有3门课程获中山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学、康复护理学和运动医学。科室先后培养博士后9名(2人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后”),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近60人。 在科研方面,科室先后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教育部及省市级基金等20多项,基金1000多万。在国际上发表SCI论文80多篇,其中,10分以上论著1篇,5分以上论著4篇;中文核心期刊300多篇。医工融合专利近30项。主编/副主编专著30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