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27位、主任医师14位
详细介绍:科室基本情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院泌尿外科是广东省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广东省“五个一”工程重点学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级重点学科,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在编医生17人中,其中教授及博士生导师9名,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5名,均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保证了具有持续、自主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高层次人才能力。在编护士20人,其中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临床工作 泌尿外科设有普通病房、体外震波碎石室、尿流动力学检查室、直肠B超室检查室、门诊膀胱镜检查室、泌尿外科研究室、医学多媒体制作室、泌尿外科专科门诊、男科门诊等;现有普通病床近100张,拥有电子腹腔镜、超声碎石清石系统(EMS)、钬激光治疗仪、铥激光治疗仪、射频组织消融系统、微波消融治疗仪、尿流动力学分析仪、前列腺电切镜、等离子电切镜、膀胱镜、输尿管镜、经皮肾盂肾镜、夜间阴茎勃起功能检测仪、精子分析仪、体外震波碎石机、直肠B超、医学多媒体制作设备等先进医疗设备。 泌尿外科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男性专科年门诊量5000人次,完成膀胱镜及各类小手术1000多例次。每年普通泌尿外科手术1000多例次,完成体外震波碎石250人次,直肠B超及穿刺近1000人次,男性性功能检查、尿流动力学检分别达近400人次。 泌尿外科下设泌尿生殖系肿瘤、男科学、结石、前列腺、尿控与尿道整形、肾移植等六个亚专科。我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微创泌尿外科技术为主线,不断发展各类新技术、新方法,使得泌尿外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蓬勃发展。 我科能独立并顺利开展泌尿外科各种常规及复杂性临床技术项目。包括开放手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根治性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盂成型术、肾盂切开取石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尿流改道术、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睾丸根治性切除术、阴茎部分切除术、阴茎根治性切除术、腹膜后淋巴清扫术、盆腔淋巴清扫术、腹股沟淋巴清扫术;经尿道腔镜手术:TURP术、前列腺激光切除术、TURBT术、尿道内切开术、输尿管镜手术;经皮肾镜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腹腔镜手术(常规腹腔镜、微通道后腹腔镜、单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根治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盂成型术、前列腺根治切除术、膀胱根治切除术等。 除三级医院常规临床技术项目外,我科还能独立并顺利开展一些复杂的临床技术项目,如复发巨大嗜铬细胞瘤、皮质癌手术、复发膀胱癌切除加新膀胱手术、保存性功能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保存射精功能的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复杂性各种尿瘘、后尿道狭窄手术、尿道成形术、尿道悬吊术、同种异体肾移植、活体肾移植、儿童肾移植、器官簇移植、再次肾移植、各种复杂尿道下裂及尿道上裂膀胱外翻手术、小儿肾积水手术、男科显微外科技术等。 有多种以上疾病诊断、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特色显著,其诊断和治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科学研究 近3年来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队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编,SCI收录论著74篇,其中临床论著50余篇,临床论著总影响因子超过100;主编专著4本,获得科研基金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并获得多项教育部、广东省及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主编专著4本(《泌尿外科手术学》(第三版)、《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第一版)、《临床肾移植学》、《临床泌尿男科学》等。人才培养 在基本完成全科人员学历教育(青年医生全部获博士学位)基础上,中高级职称人员出国留学一年,紧贴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争取在专业方向上进一步细分。在专科统筹安排下,结合专科的学科发展方向,在泌尿系肿瘤、男科学、结石、前列腺、尿控与尿道整形、肾移植等方面各有所长。已毕业博士近60名,硕士近50名。 每年承担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和护理本科生中英文班的理论课、动物实验、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每年招收国内各地医院泌尿外科修生15名;每年定期举办“泌尿外科科新技术新进展的学习班”,每季定期举办“华南微创学习班”,每周定期举办疑难病例讨论、新技术、新进展学术讲座。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学科跨越式发展。在基本完成全科人员学历教育(青年医生全部获博士学位)基础上,中高级职称人员出国留学一年,紧贴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争取在专业方向上进一步细分。在专科统筹安排下,结合专科的学科发展方向,在泌尿系肿瘤、男科学、结石、前列腺、尿控与尿道整形、肾移植等方面各有所长。已毕业博士近60名,硕士近50名。 每年承担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和护理本科生中英文班的理论课、动物实验、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每年招收国内各地医院泌尿外科修生15名;每年定期举办“泌尿外科科新技术新进展的学习班”,每季定期举办“华南微创学习班”,每周定期举办疑难病例讨论、新技术、新进展学术讲座。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学科跨越式发展。正高人员:丘少鹏、陈凌武、陈炜、孙祥宙、陈俊星、罗俊航、邓春华、戴宇平、王道虎、李晓飞、梁月有副高人员:吴荣佩、陈羽、郑伏甫、毛晓鹏、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