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手术的适应症包括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结肠息肉、先天性巨结肠症等,这些疾病可能引起结肠结构和功能异常。通过结肠手术可以切除病变组织,恢复结肠的正常生理功能。
1.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脏,但也可侵袭其他器官,包括消化系统。结核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肠道壁淋巴组织,在局部增殖引起炎症和坏死。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优选方法,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进行治疗。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当炎症累及结肠时,会导致黏膜下层水肿、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进而形成溃疡。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
3.结肠癌
结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如KRAS、BRAF等,这些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异常增生形成肿瘤。肿瘤组织压迫周围正常结构,可能导致排便困难、腹痛等症状。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例如全结肠切除术可以移除整个结肠以消除癌症源头。
4.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内壁上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大小不一,通常由长期炎症刺激、生活习惯不良等因素诱发。息肉增大可能会阻塞部分肠腔,引起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的症状。对于较大的结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或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如内镜下息肉电切术。
5.先天性巨结肠症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由于神经节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迁移到结肠远端所致,使这部分结肠缺乏推进性蠕动,近端结肠则代偿性地过度扩张以容纳积聚的固体和液体物质。治疗性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有效方式,常见的手术有回肠造口术、结肠次全切除吻合术等。
术后应密切监测伤口愈合情况,定期复查以评估恢复进度。建议进行常规的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查,以排除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