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在活动期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免疫系统受损时,结核分枝杆菌可经血液循环扩散至骨骼,导致局部炎症和组织破坏。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排出体外,形成飞沫,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骨结核的症状包括低热、夜间盗汗、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局部症状。
诊断骨结核通常需要进行X线检查、CT扫描、MRI成像、穿刺活检以及结核菌素试验等。
其中,X线检查可以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而MRI成像对于软组织分辨率更高,有助于评估神经受压情况。骨结核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疗法,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必要时,会辅以手术治疗,如穿刺引流术、椎间融合术等。
骨结核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