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不干预会导致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长期不治疗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乳糖不耐受是因为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乳糖,从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若不进行干预,乳糖会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引发腹胀;同时未被消化的乳糖会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长期如此,患者可能出现营养吸收障碍,进而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营养不良的症状。此外,由于频繁腹泻,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增多,可诱发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水的情况。
乳糖不耐受的程度不同,个体差异也很大,因此对于轻度乳糖不耐受且无明显症状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仅需避免摄入含乳糖高的食品即可。
建议乳糖不耐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自身食用乳制品后的反应,并调整饮食结构以减少乳糖摄入。必要时可通过检测确定个人乳糖耐受水平,再通过逐步引入策略增加乳制品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