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阴道出血和月经紊乱为主要症状,常伴有阴道排液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如果患者出现子宫内膜癌大细胞癌,需要根据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腹腔镜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检查等明确诊断,根据临床分期,并结合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采取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1、影像学检查:子宫内膜癌可以通过子宫附件超声检查,以及胸部CT进行初步诊断。如果影像学检查怀疑为子宫内膜癌,可以直接进行诊断性刮宫活检,取出子宫内膜送病理学检测,明确诊断;
2、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分段诊刮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可以刮取子宫内膜或宫颈管组织进行检测,明确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癌。必要时可以在阴道镜下通过宫颈管搔刮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分段诊刮,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癌;
3、肿瘤标志物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怀疑或转移的情况,可以进行CA12-5、CA19-9、CEA、AFP等肿瘤标志物检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
4、腹腔镜检查:如果患者阴道出血量较多,而且肿瘤侵犯到子宫肌层,导致宫腔出现积脓或坏死,可以通过腹腔镜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检查时,可以在腹部打孔,对腹腔积液进行引流;
5、免疫组化检查:如果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确定为子宫内膜癌,可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怀疑,或通过免疫组化检查确定是否为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