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介入治疗通过经导管途径进行,具有肝脏血流控制、肝脏病变局部药物灌注、肝内胆管狭窄扩张、肿瘤组织供血减少、肝脏功能损害减轻等功效和作用。
1.肝脏血流控制
通过栓塞剂堵塞异常血管或减少其血液供应,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2.肝脏病变局部药物灌注
利用导管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发挥治疗作用。
3.肝内胆管狭窄扩张
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扩大狭窄的肝内胆管,改善胆汁流通。
4.肿瘤组织供血减少
阻断肿瘤组织的主要供血动脉,导致肿瘤缺血缺氧,抑制其生长。
5.肝脏功能损害减轻
减少因疾病或手术引起的肝脏血流量增加,从而降低肝脏负担。
患者在接受肝脏介入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可能经由肝脏代谢而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以减少肝脏功能损害的风险。同时,术后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肝脏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