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较常见的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拔罐后皮肤应该为淡红色或深红色,但若拔罐后出现皮肤呈紫色、深红色、黑色等,通常属于异常现象。
1、紫色:如果拔罐的使用者皮肤呈紫色,可能是由于罐内空气流通不畅、温度过低等导致,此时可以继续拔罐,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短时间内可以缓解;
2、深红色:如果拔罐的使用者皮肤呈深红色,可能是由于体内血液较黏稠,拔罐时间过长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所致。此时应暂停拔罐,可以适当改变体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黑色:如果拔罐的使用者皮肤呈黑色,可能是由于体内血液瘀滞导致,此时可以继续进行拔罐,可以较好地改善体内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4、深浅:还可以根据拔罐的使用者手感,以及罐印的大小进行判断。如果罐印较浅,说明体内病邪较轻,如果拔罐的罐印较深,说明体内病邪较重。
此外,需要注意在拔罐时应选择合适的体位,且拔罐的穴位也应较好找准,每个穴位的拔罐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左右即可。在拔罐后应避免立即洗澡、食用生冷食物,以及避免长时间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中。由于拔罐会导致皮肤毛孔处于扩张状态,因此在拔罐后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以免导致机体出现感冒等情况。如果拔罐后出现皮肤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