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擅长:
血液肿瘤的诊治:淋巴瘤、骨髓瘤、各种急、慢性白血病
医生简介:
王晓莉,女,1977年毕业于赣南医学院;一直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内科血液学工作。1985年参加中央卫生部委托苏州医学院举办的第五期血液学习班(为期一年);1986年被聘为血液科主治医师,1993年参加省卫生厅委托江西医学院举办的英语口语提高班(半年);1995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8年担任血液科科主任。1999年首批获得省卫生厅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1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第一线工作,于1998年开始承担科室的领导工作和正高岗位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开展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各项诊疗技术项目和运用科学方法及先进管理手段,严格的技术规范组织制定科室的中、长期规划,具备运用国内最新技术的能力。能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发展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方向,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及实践能力,能解决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并具有很好的医德医风。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从事血液临床工作31年中,於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自体激活骨髓回输治疗血液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根据各种《急性白血病的遗传学、细胞学、免疫学的异常对分型及预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免疫复合物的终末产物(SC5b—9)》及《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GMP-140)对各种血液疾病的血浆变化》进行研究。并《采用MBDI对各种急性白血病进行诊断及治疗预测》。进一步研究《微小病毒B19与成人血液疾病》此六项均填补了省内空白,跨入全国先进行列。2006年7月经过多方努力首先在省内创办“疑难血液病会诊基地”,先后组织近百名次血液专家为上百位疑难血液病人进行了及时会诊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了部分病人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本人先后完成论文九十四篇(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十三篇、省级杂志发表论文二十四篇。国家级学术会议32篇、华东区学术会议14篇及省级专业会录用论文49篇)。五篇获省优秀论文奖。独立承担厅级科研课题三项《自体激活骨髓治疗血液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已於2007.6月经专家评审通过课题验收)、《血液疾病血浆Sc5b-9的变化研究》、(2003年7月成功获得专家评审通过验收)、《血液疾病微小病毒B19的临床研究》(2006年7月经专家评审通过验收)。2004年参与著书《临床安全输血指南》发行八千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微小残留病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参与及负责省、厅科研课题十一项《ALL的无血清克隆培养和药敏试验》、《红细胞免疫在血液疾病中的检测》、《APL、CGL的融合基因检测》、《AA的CD34检测》、《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抗体在AL及MD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MDS未成熟前体细胞及CD34的研究》、《穴位参麦注射液对AL化疗耐受的研究》、《MDS的VEGF临床研究》、《血小板的无效输注》、《血清转铁蛋白在贫血中的检测》。於1990年及2003年先后被《临床血液学杂志》及《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聘任为通讯编辑。并于2002年被授予省、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省干部百名保健专家。2003年被选为省女科联常务委员。於2004年受聘于《南大医学院》及《赣南医学院》兼职教授。於2005年受聘于江西省血液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12月被聘为江西省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2008年受聘于江西省司法厅“江西省医患纠纷专业调节委员会首席调解员”及“国家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库审评专家”。多次被评为院先进科技工作者。1987年获得院"工会积极分子”、1988年获得院"先进工作者”、1989年获得院"先进工作者”、1993年获得院"科学技术表彰”奖、1995年获得院"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奖、1999年获省直医疗卫生"系统首批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两项技术获院"新技术新项目”奖(GMP和Sc5b-9检测)、同年带领科室获得院“先进科技科室奖”、2002年获院“女科联先进工作者”、2002年获医院“五一”表彰奖、2003年获全省“女科联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获院"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南昌大学优秀带教老师奖”)。2006年带领全科党员获得“院党员示范岗”。2007年获医院“五好女职工活动--好职工奖”主要研究方向:血液肿瘤的化学治疗,化学药物增效、耐药研究,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诊断、白血病的强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及各种血液肿瘤的靶向治疗。自体激活骨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免疫性疾病。通过网络等各种方法,密切观察最新治疗动态,并应用于病人的治疗,取得了确切效果。擅长对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贫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治疗。近两年来组织科室高学历人才先后在省内率先开展“骨髓病理塑料包埋在疑难血液病的诊断技术”及“血液病的基因检测”。并获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