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擅长:
中医脑病
医生简介:
王永炎(1938-):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校在附属东直门医院,曾任内科副主任,医务处主任,常务副院长,副教授,1983年12月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1985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0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主席,脑病研究室主任,1997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199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调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1999年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01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协第六届常委,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
从事中医内科医疗、科学研究、教育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研究,先后承担中医药防治中风(脑血管病)、老年期痴呆等国家级课题8项,在挖掘和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防治上述重大、疑难疾病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与WHO科研合作项目—脑血管病的中医康复等课题,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奠定良好基础。
发表论文:
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系统临床研究观察,总结了证候演变、辨证治疗、调摄护理的规律,主持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已经被推广试行,该《标准》首次应用医学计量学记分方法评价疗效,并应用辨证量表、CT、MRI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进行了深化研究,为提高中医临床学科的科学性起到重要作用。中医学术与管理规范的研究,是中医学术建设的基础工作,1982年参与并主持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的制定,又于1992年总结经验再次修订实施,1999年主持再一次修订中医病案书写规范。所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及“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关系到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进步和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1986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立夫中医药优秀著作奖,先后作为第一主编出版《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临床丛书》等12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已培养医学博士32名,出站博士后8名,在站博士后5名。
出诊时间:停诊。
荣誉成就:
所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及“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关系到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进步和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1986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立夫中医药优秀著作奖。
论文发表:
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科研项目:
中医学术与管理规范的研究,是中医学术建设的基础工作,1982年参与并主持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的制定,又于1992年总结经验再次修订实施,1999年主持再一次修订中医病案书写规范。所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及“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关系到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进步和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1986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立夫中医药优秀著作奖。
********
王大夫为人非常平和,耐心。处处为患者着想,技术水平非常高。我的病情刚进医院时非常严重,经过2周左右的住院治疗明显有好转,而且到现在也没明显复发,非常感谢王大夫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评价医生: 王永炎 200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