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擅长:
骨科相关疾病
医生简介:
学历教育:
1991.09至1996.07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1996.09至1999.07 重庆医科大学骨科学专业硕士
1999.09至2002.07 第三军医大学骨科学专业博士
专业培训:
1991.09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员 本科
1996.07 重庆医科大学 骨科硕士
1999.09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队 学员
2003.07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主治医师、讲师
2006.09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工作经历:
1991.09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员 本科
1996.07 重庆医科大学 骨科硕士
1999.09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队 学员
2003.07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主治医师、讲师
2006.09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学术职务:
2004年任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荣誉成就: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工程透明软骨的实验研究”(证书号2004-2-60-5)
论文发表:
Qing-Yi He,Qi-Hong Li, Jian-Zhong Xu,Xu-quan Wang, Luo Fei,Li Qiang.Immortalization of human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Tissue Engineering,2006,12(4):1123.
HE Qingyi,LI Qihong,YANG Liu,XU Jianzhong. Immortalization of human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induction of their phenotype. Chin Med J, 2003,116(9):1351-1356.
He QY, Li QH, Chen BL, Xu JZ. Repair flexor tendon defects of rabbit with tissue engineering method. Chinese Journal Traumatology,2002,5(3):1-9.
何清义,李起鸿,许建中. 软骨细胞的永生化及其生物学特性. 中华创伤杂志,2001,17(1):23-25.
何清义,李起鸿.间歇性液态压力和连续灌注系统下的软骨细胞培养.中华骨科杂志,2000,20(9):545-547.
何清义,陈秉礼,王智彪,李起鸿.人羊膜细胞外基质与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4):229-231.
何清义,陈秉礼,王智彪.屈指肌腱的解剖结构及营养方式.解剖学杂志,2000,23(1):90-92.
何清义,李起鸿,许建中.转化软骨细胞与正常软骨细胞的生物特性比较.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414-1415.
何清义,李起鸿.人乳头瘤病毒16 E7 (HPV16E7)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24(5):537-539.
何清义 ,李起鸿.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PV16E7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的转化及其生长特性.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24(5):516-520.
何清义 ,李起鸿,许建中,杨柳.转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表型诱导.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24(5):524-526.
何清义,李起鸿,许建中, 杨柳.组织工程法修复兔肌腱缺损.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5):571-574.
何清义,李起鸿,许建中. 人关节软骨细胞的永生化及其表型的诱导.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2):727-731.
何清义,李起鸿,许建中.两种诱导方法对去分化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诱导.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23-24):1855-1858.
何清义,李强,温立升,许建中. 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9): 1499-1501
温立升,何清义,许建中,罗飞,黄绍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海藻酸酸钙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华创伤杂志,2006,22(9):669-673.(何清义为通讯作者)
社会任职:
2004年任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科研项目:
承担课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种新型控释系统促进组织工程骨的血管生成研究”(编号30300357)
科研课题:
1.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长骨缺损及人工皮肤研究(编号:2003AA205020,排名第13) 2003年1月-2005年12月。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组织工程法人透明软骨制备、异体移植及其相关研究,编号39830100)
3. 全军“十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重点课题1项(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人骨、软骨制备及应用研究,编号01Z072)
4. 参加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 组织工程骨与软骨优化制备及应用研究 (排名第11) 2003年。
发明专利:
周期应力刺激型交锁髓内钉(实用新型专利)
体外模拟周期应力刺激仪(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