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点赞数:894 纠正

医生擅长: 肛肠肿瘤及外科疑难疾病的诊治。

医生简介: 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仁济医院外科工作。参与编著10余本,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内最先讲吻合器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并且创造性地发展了保肛手术的术式,实现了直肠癌的低位,超低位切除吻合。将直肠癌保肛限度从原来距肛缘7cm降至5cm,使大量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得以保留肛门,获得较高的术后生活质量,且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该成果现已在国内推广并介绍到国外。“直肠癌改良Welch法保肛术式的临床应用”获得局级临床成果奖。在肛门失禁的治疗中,开创性的设计出“利用臀大肌重建肛门括约肌”术式并扩展为“应用带蒂臀大肌治疗低位直肠癌重建肛门括约肌”,避免了患者排便改道之苦,引起国际国内肛肠外科界瞩目,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好评。该手术在国内多本书刊杂志中引用,在国际第十四届医药会议中被评为杰出成就奖,被日本自治医科大学消化器外科应用,并在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杂志发表成果。2000年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人造括约肌肛门成型术,使众多患者重建肛门,焕发了新生。90年代初,率先开展慢性便秘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应用PPH吻合器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等手术治疗便秘,为许多的患者解除了困扰多年的病痛。自1986年起,多次赴日本,朝鲜,美国作学术访问和交流,并不断运用先进理论和技术帮助和提高科内医疗水平。

荣誉成就: “直肠癌改良Welch法保肛术式的临床应用”获得局级临床成果奖。在国际第十四届医药会议中获得杰出成就奖,在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杂志发表成果。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30余篇。

社会任职: 国际消化内科学会及美国中华医学会会员,上海市造口协会副会长。《外科理论与实践》,《国外医学消化疾病分册》,《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腹部外科》,《中西医杂志》等编委。

科研项目: 设计出“利用臀大肌重建肛门括约肌”术式并扩展为“应用带蒂臀大肌治疗低位直肠癌重建肛门括约肌”。

出诊时间
就诊评价
同科室医生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