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点赞数:393       挂号数:16 纠正

医生简介: 1954年9月生,男,汉族,天津市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先后于天津医科大学获病理学硕士(1991年)和神经肿瘤病理学博士(1997年)学位。2000~2001年在美国加州太平洋医学中心研究所从事肿瘤分子病理学的博士后研究。现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工作,任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及神经病理研究室主任,并兼任天津市神经损伤变异与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

荣誉成就: 从事神经病理学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28年,在神经肿瘤病理诊断和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有深厚的工作积累和学术造诣。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肿瘤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尤其在胶质瘤的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⑴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动力学的研究,并首次证实Ki-67和PCNA表达水平能客观反映胶质瘤的良恶性程度, 是病理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分级的可靠指标,该项研究成果于1994年开始推广应用,已成为国内胶质瘤乃至其他实体瘤病理良恶性鉴别的重要参考依据。⑵ 首次发现胶质瘤局部存在以活化CD4TC、CD8TC及MC为主的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细胞表达HLA-Dr是其选择性抑制CD8TC浸润和功能及逃避宿主免疫监视而无限增殖的重要分子机制,宿主免疫系统与胶质瘤之间存在相互抑制消长的过程。⑶ 首次发现PDGFBB自分泌活性异常增加通过上调egr-1、c-myc和c-fos基因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并以旁分泌方式刺激间质血管增生,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阻断该级联反应可发挥有效的抑瘤作用。⑷ 发现胶质瘤细胞端粒酶再活化及TRF1、TRF2 表达减少,通过延迟端粒缩短抑制P33ING1b表达使其逃避衰老凋亡而无限增殖,是胶质瘤发生及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阻止端粒酶表达及活化可使端粒缩短, 进而上调P33ING1b表达并产生明显的抑瘤效果。⑸ 筛选出一组对评价国人胶质瘤良恶性程度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实用价值的评价指标。近年来又开展了“胶质瘤分子遗传学与基因治疗”的研究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近10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重点项目3项,天津市一般项目2项,其他科研项目4项。目前主持承担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一般项目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SCI收录8篇,中华医学系列杂志37篇,其他核心期刊39篇。取得天津市级科研成果8项,其中:2项达国际领先水平,6项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编神经肿瘤学领域专著4部,主审神经肿瘤病理学译著1部。已培养博士4人,硕士14人;现有在学博士生2人,硕士生7人。


论文发表: 1. 脑肿瘤细胞HLA-Dr表达及肿瘤中浸润单个核细胞亚群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 23(4): 221- 223.

2. 脑肿瘤细胞Ki-67抗原表达及单个核细胞浸润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4, 23(5): 267- 269.

3. 脑肿瘤局部浸润单个核细胞亚群及其免疫功的原位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5, 11(2): 83- 85.

4. The C-Fos Gene-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transient Ischemic Rats and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ketamine.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1996, 67Iss S: ppS11- S11.(SCI 收录)

5. 良、恶性脑肿瘤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7, 26(5): 293- 296.

6. 胶质瘤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与其受体基因表达和受体活化水平的研究.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8, 27(2): 109- 112.

7. 胶质瘤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自分泌环活性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8, 27(5): 352- 355.

8. 星形细胞源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1998, 78(8): 8.

9. 神经上皮起源肿瘤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9, 28(1): 47- 48.

10. 胶质瘤细胞c-fos和c-myc基因表达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自分泌环活性的观察.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9, 28(3): 182- 186.

11. 胶质瘤细胞 bcl-2 基因表达与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0, 29(1): 12-15.

12.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旁分泌效应与胶质瘤间质血管反应性增生的关系.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0, 16(3): 183-186.

13. 胶质瘤细胞PDGFBB自分泌环活性与肿瘤细胞egr-1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0, 16(4): 235-238.

14. 胶质瘤细胞端粒结合因子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1, 30(3): 212- 213.

15. 胶质瘤细胞ING1、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及人端粒酶相关蛋白-1基因表达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32(3):215-219.

16. 应用微阵列技术初步探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基因表达谱.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371-372.

17. Altered expression of Cx43 in astrocytic tumors.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04, 107(1):49-54.(SCI收录)

18. 生长抑制因子1基因核定位序列-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6,23(3):330-332.

19. GST-NLS(ING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纯化的研究.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6,29(2):69-72.

20. Suppression of EGFR expression by antisense or small interference RNA inhibits U251 glioma cell growth in vitro and in vivo. Cancer Gene Therapy, 2006, 13 (5): 530-538. (SCI收录).


社会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病理学会神经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常委

中华神经科学会神经病理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

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天津市神经科学会委员

国际神经病理学会会员

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库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审专家

教育部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遴选专家库专家

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库专家

教育部研究生教材遴选专家库专家

天津市自然科学奖及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专家

天津市基础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副主编

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委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特约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及英文版特约审稿专家

癌症特约审稿专家


出诊时间
预约其他号源
同城医生 同科室医生
就诊评价
健康资讯
热门搜索
于士柱专家 于士柱医生挂号 于士柱医生在哪里出诊 于士柱医生挂号费 于士柱医生怎么样 于士柱医生出诊时间 于士柱医生简介 于士柱医生预约 于士柱联系方式 于士柱电话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