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点赞数:622 纠正

医生擅长: 眼底病的诊治,尤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造影、眼部光学相干断层照相技术等眼底病的诊断方面、对眼底病的药物和激光治疗达到较高的水平。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尤对原发和继发的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性疾病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处理.2000年以来,在国内作为数不多的单位引进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使以往束手无策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为代表的一类疾病有了新的治疗手段。

医生简介: 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部副主任、眼底病专科副主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眼底病的诊治,在眼底病专业方面有较深造诣。尤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造影、眼部光学相干断层照相技术等眼底病的诊断方面、对眼底病的药物和激光治疗达到较高的水平。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尤对原发和继发的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性疾病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处理,每年完此类手术200多台。2000年以来,在国内作为数不多的单位引进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使以往束手无策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为代表的一类疾病有了新的治疗手段。本人还自1996年起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视光学系的教学任务。备课认真,讲课方式形象生动,受到学生的好评。协助其他教授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1998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目前有4名硕士研究生正在学习,2002年有1名毕生已通过答辩;协助李志辉教授带博士1名,已通过答辩。自1998年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高科技实验室重点课题、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的科研工作。主攻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眼部新生血管这一前沿课题,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进口光敏剂对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光动力学治疗的临床研究,目前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目前正致力于光动力学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的国产化研究。这一项目的研究在国内为首创,在实用性、先进性有较高的水平,为治疗致盲、致残率极高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荣誉成就: 1.1998年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2001年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第一作者;3.1995年黄斑前膜的手术治疗及电镜观察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第四作者;4.1996年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第三作者;5.1996年二极管激光治疗眼底病变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二等第三作者;6.2001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第三作者

论文发表: 1.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吲哚菁绿造影观察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84~87(第一作者);2.复杂性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的光凝治疗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201~203(第一作者);3.双眼Coats病眼科1997;6:205~206(第一作者);4.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9~11(第一作者);5.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20~223(第一作者);6.多波长激光在视网膜血管畸形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刊2001;36:21~22(第一作者);7.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关问题和对策中国医刊2002;37:6~8(第一作者)

社会任职: 任中华医学会全国激光医学学会眼科学组委员兼秘书。

科研项目: 1998~200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光动力学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性研究(已完成) 2000~2002年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的临床与实验性研究(承担部分工作)

出诊时间
就诊评价
同科室医生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