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而慢性骨髓炎则是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或适当治疗导致的长期存在炎症状态。
急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骨骼,在该处迅速繁殖并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演变而来,此时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可能导致周围软组织纤维化、硬化。急性骨髓炎通常表现为发热、患肢疼痛、红肿等症状;慢性骨髓炎则可能伴随瘘管形成、反复流脓以及皮肤色素沉着。
诊断急性骨髓炎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X线检查、CT扫描或MRI成像以评估感染程度和范围。
针对慢性骨髓炎,则需进一步行穿刺引流液培养及药敏试验来确定感染源及耐药情况。急性骨髓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如万古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开窗引流。慢性骨髓炎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严重者需要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患处以防加重病情,同时遵循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