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以及食欲减退,建议及时就医。
1.腹泻
急性胃肠炎是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和炎症因子刺激肠黏膜,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进而引发腹泻。腹泻通常发生在小肠和大肠,起病急骤,排便频繁且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状。
2.呕吐
由于胃肠道受到炎症刺激,消化功能减弱,食物无法被正常消化吸收,从而引起呕吐的现象发生。呕吐可能发生在口腔至十二指肠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进食后或空腹状态下。
3.腹痛
当炎症累及到胃肠道时,会导致局部出现水肿、充血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糜烂以及溃疡形成,此时会诱发疼痛感。腹痛一般集中在脐周或下腹部,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严重者可能会伴随绞痛。
4.发热
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由炎症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所致。发热通常出现在疾病的中后期,体温上升幅度较大,可达38℃以上。
5.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是因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身体缺乏营养物质而感到不适。食欲减退主要表现为对平常喜欢的食物失去兴趣,同时可能出现口干舌燥、口苦等症状。
针对急性胃肠炎,可以进行血常规、电解质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或超声波扫描以评估肠胃情况。治疗措施包括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重症患者需及时就医输液治疗。在护理方面,应密切监测患儿的液体摄入量和尿量,确保其得到足够的休息,并根据医嘱调整饮食,从轻柔易消化的食物开始逐步恢复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