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疽是指肢体末端远端肢体发生气血凝滞、瘀阻脉络所引起的坏死变黑的疾病。
脱疽多因外感寒湿之邪侵袭下肢,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发展为血瘀。若寒湿之邪久留不去,则可使经脉痹阻而形成痰浊,痰浊与血液互结,进而出现气滞血瘀的现象。患者可能表现为患处皮肤苍白、触痛、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颜色改变如紫红或青黑、溃烂、坏死等现象。
针对脱疽的诊断,可以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评估下肢血管的功能状态;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来观察患处皮肤的颜色、温度变化以及是否存在水肿等情况。治疗脱疽通常采用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方法,常用方剂有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或当归四逆汤加减。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片等。
患者应避免吸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加剧血液循环障碍。饮食上宜选用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荞麦等,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