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骨骼破坏性炎症,可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两种,急性骨髓炎多是由于血源性微生物感染所致,慢性骨髓炎多是由于创伤后感染所致,还有部分特殊感染,如梅毒等。通常可通过抗生素、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治疗急性骨髓炎。
1、抗生素:根据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选择针对性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注射用万古霉素等;
2、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骨髓炎病灶积聚在骨骼深部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如果是脓肿引起的急性骨髓炎,还需要切开引流。如果是窦道形成,建议将窦道部分切除,有助于引流干净。如果是骨坏死,则需要进行骨骼切除,同时需要进行植骨治疗;
3、物理治疗:可通过红外线辐射、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抵抗力,以促进急性骨髓炎的好转;
4、其他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需适当休息,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症状加重。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如鸡蛋、牛奶、肉类等,促进机体恢复。如果患者出现发烧症状,建议及时降温,若体温超过38.5°C,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降温治疗。
建议急性骨髓炎患者遵医嘱用药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换药或停药等针对性处理。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