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可能引起肌酐高的风险反应包括尿量减少导致肾前性肾功能衰竭、骨折后疼痛引起的中枢性少尿、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长期卧床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尿路梗阻。
1.尿量减少导致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尿量减少主要是由于体液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使肾脏灌注压降低,进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肾病。
2.骨折后疼痛引起的中枢性少尿
骨折后剧烈疼痛刺激大脑皮层,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于脊髓排尿中枢,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和盆底肌肉活动,从而引起少尿或无尿。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甚至会导致急性肾损伤。
3.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进而引起骨质吸收增加。长期高钙血症会促进骨质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4.长期卧床引起的深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时,下肢血液循环减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血液循环至肺部,堵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若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5.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使得尿液无法顺利排出,此时为了保持体内液体平衡,身体会减少尿液产生以防止进一步的液体积聚。长时间的尿潴留会导致膀胱壁扩张和压力升高,进而引起上尿路积水、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骨折患者应密切监测肌酐水平,避免因卧床不动而诱发深静脉血栓。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