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肝损伤时,应关注肝区疼痛、乏力、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症状,并建议及时就医。

1.肝区疼痛
当肝脏受到炎症或其他病因如胆管结石等影响时,局部组织会肿大并压迫邻近神经,导致肝区出现持续性钝痛。肝区疼痛主要位于右上腹部,有时可放射至肩背部。
2.乏力
由于病毒复制活跃或者酒精、药物毒性作用,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发挥解毒、合成和代谢等功能,从而引起乏力的现象。乏力感可能源于全身,但也可能集中在下肢或腰部。
3.食欲减退
肝炎病毒感染或酒精性肝病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进而引发食欲不振的情况发生。食欲减退通常表现为对平常喜欢的食物失去兴趣,且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腹胀
肝炎活动期,肝功能下降,胆汁分泌减少,此时会影响脂肪类食物的消化,进而产生腹胀的感觉。腹胀多发生在餐后,可能伴随嗳气、打嗝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5.黄疸
肝损伤时,肝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超过肝脏摄取和结合能力,就会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增高的现象。若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则巩膜和皮肤会出现黄染。黄疸通常首先表现在眼睛和皮肤,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扩展到其他部位。
针对肝损伤,可以进行肝功能测试、超声波检查或肝活检来评估肝部状况。治疗措施取决于具体原因,可能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或丙肝,以及戒酒和调整饮食习惯。患者应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确保充足的休息,以辅助保护肝脏健康。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