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的贫血是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凝血因子被过度消耗,纤溶酶原激活物被释放,导致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会诱发微血管栓塞,引起局部组织缺氧和坏死,红细胞破坏增加,进而引发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
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伴随器官功能衰竭。
诊断此类型的贫血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以及DIC全套检查。其中,血常规可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而血生化可见乳酸脱氢酶升高。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的贫血,可以遵医嘱使用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同时配合输注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等支持治疗。
患者应避免高风险活动,减少外伤出血的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