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患者如果不进行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病灶扩散、病情进展、治疗效果降低、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以及脊髓受压。
1.病灶扩散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结核菌在体内继续繁殖和扩散。随着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可能会引起周围组织炎症、水肿等继发性病变,甚至形成瘘管或窦道。
2.病情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在侵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局部出现渗出、坏死及增生改变。若未接受规范治疗,这些变化将持续存在并逐渐恶化。
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
3.治疗效果降低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仍可在体内存活并不断复制,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这可能使患者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甚至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4.全身中毒症状加重
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会产生毒素,如果此时没有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则无法控制细菌数量,从而加剧全身中毒症状。典型表现为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长期如此会对身体造成极大消耗,增加治疗难度。
5.脊髓受压
当结核病灶位于椎体时,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治疗,结核病灶可能会向四周蔓延,对邻近结构产生压迫作用。这种压迫通常会引起剧烈疼痛,还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无力、排尿困难等。
骨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遵循医嘱全程规律地服用抗结核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