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是肝脏在短期内发生严重损伤导致的急性疾病,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紊乱。
![](https://image.39.net/auth/w/20221027/1585488253404971008.jpg)
急性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细胞广泛坏死,导致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这些因素可能包括药物毒性、酒精性肝炎或其他急性的肝脏损伤。急性肝衰竭通常伴随有乏力、极度疲劳、食欲减退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疸、尿液呈深黄色、皮肤瘙痒等现象。
诊断急性肝衰竭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生化测试、超声波扫描或磁共振成像以评估肝脏状况。此外,还可通过腹腔穿刺抽取积液进行分析。急性肝衰竭的治疗需紧急处理,在医师指导下可采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支持,同时配合营养支持疗法。对于特定病因所致者,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患者应避免摄入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和食物,保持充足休息,确保身体得到充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