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可能由感染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胰腺功能不全、乳糖不耐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因引起,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感染性肠炎
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导致其炎症反应和蠕动增加,进而引起腹泻。
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2.慢性胆囊炎
胆囊发生慢性炎症时,会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出现腹泻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进行治疗。
3.胰腺功能不全
胰腺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胰酶分泌不足,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腹泻。针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腹泻,可以遵医嘱服用胰酶制剂来改善症状,如多酶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
4.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因为小肠粘膜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不能完全消化分解食物中的乳糖,使乳糖进入结肠被肠道菌群发酵产生气体和短链脂肪酸,刺激肠道蠕动加快而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轻至中度不耐受者可少量多次摄入奶制品,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0ml为宜。重度不耐受者应禁食含乳糖的食物。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激素持续作用于靶器官所致的一系列高代谢综合征,此时胃肠道蠕动增快,大便次数增多且呈水样状。甲亢患者需要遵循低碘饮食,减少海带、紫菜等富含碘食物的摄入。
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粪便常规以及电解质水平监测,以评估病情变化。在确诊病因后,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生冷、辛辣、油腻及易产气食品,以免加重腹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