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中性粒细胞偏低通常是由病毒感染、药物刺激、血液病等原因引起,可以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抗生素等方式进行治疗。
1、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果婴幼儿体内受到病毒感染,则容易引起中性粒细胞偏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比如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阿昔洛韦颗粒等,可以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当病毒感染的情况得到好转后,中性粒细胞偏低的现象也会随之好转;
2、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果婴幼儿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紊乱,导致中性粒细胞偏低。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免疫抑制剂,比如醋酸地塞米松片、甲氨蝶呤片等,可以起到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当免疫系统得到好转后,中性粒细胞偏低的现象也会随之好转;
3、应用抗生素:如果婴幼儿患有感染性疾病,比如肺炎、急性胃肠炎等,容易引起身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导致细菌侵入体内,细菌在婴幼儿体内大量繁殖,引起中性粒细胞偏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当体内炎症消失后,中性粒细胞偏低的现象也会随之好转;
4、其他:如果婴幼儿接触放射性物质,比如X射线,可能会引起体内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中性粒细胞偏低。建议避免接触此类物质,而且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6等药物,可以起到促进代谢的作用。
如果婴幼儿出现中性粒细胞偏低的现象,家长应及时带其去医院的儿科就诊,做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导致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