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出现异常,胎儿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期间,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导致的心脏发育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大多可在胎儿出生后几年内出现,因此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比较困难。但孕妇可以通过定期孕检、适当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先天性心脏病。
1、定期孕检: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孕妇,在怀孕后应进行遗传咨询,进行超声、唐氏筛查等检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2、适当运动:孕妇在妊娠期应进行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并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健康饮食,保证营养的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对胎儿的心脏起到保护作用,进而预防先天性心脏病;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果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放射线、化学药物等,可能会对胎儿的心脏发育产生影响,应避免接触。在妊娠早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会对胎儿的心脏产生一定的影响;
4、其他措施:在怀孕后应避免抽烟、喝酒等,还要避免服用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药物,以免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在怀孕期间,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不良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会诱发先天性心脏病。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者,如孕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怀孕期间应进行相关检查,并积极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按时进行孕检,以便及时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