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的典型症状包括腹胀、腹泻、肠鸣音亢进、腹部不适以及排气增多,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摄入乳制品后,如果症状持续,建议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腹胀
由于小肠消化乳糖的能力下降,导致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大肠,刺激肠道产生气体和液体,进而引发腹胀。腹胀通常发生在肚脐周围或下腹部,有时可伴随上腹部胀满感。
2.腹泻
当摄入含有乳糖的食物时,身体无法有效分解乳糖,使乳糖直接进入结肠并发酵产气。过多的气体积聚在肠道中会导致腹泻。
腹泻可能伴有水样便,排便频率增加,且多发生在进食含乳糖食物后不久。
3.肠鸣音亢进
乳糖不耐受患者的小肠黏膜细胞表面缺乏足够的乳糖酶,无法完全分解食物中的乳糖,这会使得乳糖进入结肠并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肠管内压力增高,进而出现肠蠕动加快的现象。患者可能会听到自己的肠鸣声增强,同时伴随着腹部绞痛或不适感。
4.腹部不适
腹部不适可能是由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胃肠道痉挛所致,痉挛是由于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肠道运动异常所引起的。这种不适可能表现为钝痛、绞痛或刺痛,位置不定,可能集中在上腹部或下腹部。
5.排气增多
乳糖不耐受者食用乳制品后,体内会产生较多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需要通过放屁的方式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排气增多。排气增多往往伴随着异味,可能呈酸臭味,这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产生的气体带有腐败味道。
针对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可以进行血液乳糖酶活性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测试等以评估小肠功能。治疗措施包括避免食用含乳糖食物以及使用乳糖酶制剂来帮助消化乳糖。对于有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少乳制品的摄入量,尤其是含有高乳糖的牛奶和奶酪,可以选择低乳糖或者无乳糖的产品,并注意观察自身反应,以便及时调整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