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发现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建议家长做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使小儿远离危险因素,如避免接触过敏原、远离呼吸道感染等,并及时清理耳道内的分泌物。
一、原因:
1、过敏:如果小儿为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可能会出现分泌性中耳炎,通常表现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负压,出现中耳腔积液;
2、感染:小儿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可以导致细菌、病毒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常表现为中耳腔积液、耳鸣、听力下降等;
3、胃食管反流:如果小儿存在胃食管反流,当胃液反流到咽鼓管时,也可能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4、其他原因:如果小儿存在鼻咽部腺样体肥大、肥厚,以及鼻甲肥大等情况时,也可以出现分泌性中耳炎。
二、治疗: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儿,可以使用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以及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控制炎症,防止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肥厚,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在局麻下行腺样体切除术,或者离子射频消融术。如果由于肥厚鼻甲所引起,则可以进行下鼻甲切除术。
如果小儿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建议及早治疗,以免病情发展造成耳聋等不良情况。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让小儿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等,并避免让小儿受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