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是一种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反复发作的心境异常疾病。
心境障碍的病理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失衡、大脑结构功能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等。其中,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不平衡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失调;大脑结构功能异常包括海马体、杏仁核和前额皮层的功能异常,这些区域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心境障碍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高涨(躁狂)或情绪低落(抑郁),伴有思维迟钝、活动减少、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典型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行为改变、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
诊断心境障碍时,常需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检查项目。上述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心境障碍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常用药物有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以及抗抑郁药舍曲林、氟西汀等。心理治疗可选用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等。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压力,确保足够的社交支持,以促进心理健康。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