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别名: 北京冶金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纠正
急诊科介绍

科室成员: 医生5位

详细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和ICU(重症医学科)形成急诊急救、急诊留观、急诊住院、重症医学科精细化救治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属于统一大科室,负责全院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急诊科拥有独立的诊疗区域,设分诊室、内科诊室、外科(骨伤科)诊室、处置室、治疗室、输液室、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检查室、示教室、急诊药房、急诊检验科等,具备抢救车、POCT、床旁胸片、床旁12导联心电图机、多功能重症监护仪、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除颤仪、口咽通气道、球囊面罩、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用物、呼吸机、床旁急诊超声等救治设备。急诊科设置抢救床位4张,急诊监护床位4张,急诊留观床位16张。

急诊科目前拥有医生1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4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10人,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者14人;护理团队共25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科室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流程与诊疗规范,在救治猝死、脓毒症、休克、ARDS、MODS、ACS、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急性肾衰、急性脑卒中、中毒、重症肺炎、AECOPD、重症哮喘等方面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和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急诊科成立了气道管理与机械通气、急诊超声、血液净化、心肺复苏、心理咨询、急诊护理团队共六个亚专业团队,开展有创血压监测、CVP及PICCO监测、床旁重症超声、机械通气、气管切开、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等急救技术。目前急诊科年门、急诊量约30000余人次。

急诊科以临床带动科研,以教学助力临床,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急救医学研究。曾负责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首发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企业合作课题等20余项科研项目。目前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特别是在重症肺炎、脓毒症、耐药菌感染所致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外感热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成果斐然。科室目前已获得1项国家科技专利,科研成果于2017年4月获得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7年11月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具有Ⅰ级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老年人肺炎的RCT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2.013。

急诊科设有中医急诊学教研室,承担着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规培住院医师的见习、实习任务,同时承担着《中医急诊学》和《中医急诊学概论》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各项穿刺等技术的专业辅导。近五年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相关的课题有《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索实践》、《B模式留学生中医学课程试卷成绩测试分析研究》等近10项。在核心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可视喉镜在急诊紧急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方法探讨》等教学相关论文60余篇。原教研室主任刘金民院长作为副主编参与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急重症学》。徐红日副教授目前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新开课程《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主讲教师。急诊科目前正着力建设初级与高级生命支持教学平台。

急诊科注重合理的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尤其是青年医生及教师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急救临床实践,急诊科现已经形成一支以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为主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团队,技术力量雄厚,诊疗技术精湛,目前开展的常见病、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深受广大患者与学生的好评。科室同时开展中药灌肠、西药雾化与中药祛痰、中药泵入、针灸治疗等多项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项目,以优势诊疗技术带动科研立项,以科研成果反哺临床,并以科研带动教学进步,相辅相成,不断提高本科室在同行业内的科研、教学、学术地位。

科室医生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