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痔疮手术时发现存在肛瘘,通常需要一并切开或切除,因为肛瘘形成、肛周脓肿破溃、直肠黏膜脱垂、长期便秘、肛门括约肌松弛都可能导致肛瘘。
![](https://image.39.net/auth/w/20180612/52276.jpg)
1.肛瘘形成
肛瘘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感染性通道形成的,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反复发作的肛周炎症和排便困难。手术切除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如肛瘘切开术、挂线疗法等。
2.肛周脓肿破溃
肛周脓肿是由肛腺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当脓肿压力增大时,可能会自行破溃或者需要切开引流以减轻压力。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方式,通过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来排出脓液和坏死组织,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3.直肠黏膜脱垂
直肠黏膜脱垂是指直肠壁的一部分或全层下移至肛门外,引起肛门坠胀感、排便不畅等症状。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法、经腹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4.长期便秘
长期便秘可能使粪便变硬并积聚在肠道中,导致肛门周围组织受到压迫和损伤,进而诱发痔疮的发生。可通过饮食调整改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精制食品的摄入;药物方面可遵医嘱口服乳果糖、硫酸镁等缓泻剂。
5.肛门括约肌松弛
肛门括约肌松弛会导致肛门关闭不严,容易引起大便失禁,进而出现腹泻、肛门瘙痒等症状。针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生物反馈训练、提肛运动以及使用肛门环形缩窄器等器械进行物理康复治疗。
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建议患者遵循医嘱,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取高纤维食物,促进肠道健康。